武安城
元置,在今江西武宁县东南十五里武安山上。《清一统志·南昌府二》 “武安城” 条下: 武安山 “四面如壁,其上平坦。元末邑人胡绍远兄弟保障乡民,于此立寨,亦名武安寨”。
元置,在今江西武宁县东南十五里武安山上。《清一统志·南昌府二》 “武安城” 条下: 武安山 “四面如壁,其上平坦。元末邑人胡绍远兄弟保障乡民,于此立寨,亦名武安寨”。
①西晋元康元年(291)分东海郡置,属徐州。治所在氶县(今山东枣庄市南峄城镇西北一里)。南朝宋移治昌虑县(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六十里)。东魏武定五年(547)复移治氶县。辖境相当今山东枣庄市及滕州市东部、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清一统志·石阡府》:杉木岭“在府城西南废葛彰司(治今河坝场)北六十里。岭上多产异杉,因名”。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置,属熙州。在今甘肃临洮县南三十里。金属康乐县。元废。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置,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南。属狄道县。
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毕克齐的简称。或作毕七沁。蒙古语意为写字的人或文书。清范昭逵《从西纪略》载:“毕七沁,犹华言能书者。传言,元太后命汉官写经,年久不归,安土于此。今人毕其后。蒙古以物名地,率多类此
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之官江河。《方舆纪要》卷108桂平县: 官江在 “府西南三十里”。
金置,属章丘县。即今山东章丘市东南普集镇。(1)古镇名。即今山东省章丘市西普集镇。《金史·地理志》:济南府章丘有普济、延安、临济、明水四镇,即此。(2)今镇名。(1)在湖北省江陵县南部、长江北岸。面积
①在今江西赣州市东南四里。《舆地纪胜》卷32赣州: 廉泉“在州报恩光孝寺。宋元嘉中泉涌,因施为寺。时郡太守以廉名,因名曰廉泉。东坡题诗云: 廉者谓我廉,何以此名为。纷然立名字,此水了不知”。②在今广东
①又名巨马河,即今河北拒马河。《汉书·地理志》 代郡广昌: “涞水东南至容城入河 (按,当指滱水)。” 《水经·巨马水》: “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东过逎县北,又东南过容城县北,又东过勃海东平舒县北
在今福建建瓯市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97建宁府: 铜场七峰 “有七峰连属”。
在今湖南蓝山县南。《方舆纪要》 卷80蓝山县: “高僚原寨在县南百里。其相近者又有紫僚原寨,皆崇山峻崖。崇祯十 一年,群 ‘贼’ 结聚于此,官兵讨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