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列河
亦作毕里河。即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碧流河。《新唐书·高丽传》:乾封元年(666)征高丽,诏刘仁愿出毕列道。《方舆纪要》卷37盖州卫。毕里河“本作毕列河。……毕列道盖以此水名。俗讹为毕利河”。
亦作毕里河。即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碧流河。《新唐书·高丽传》:乾封元年(666)征高丽,诏刘仁愿出毕列道。《方舆纪要》卷37盖州卫。毕里河“本作毕列河。……毕列道盖以此水名。俗讹为毕利河”。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唐乾元三年(760) 属河中府。明洪武二年 (1369) 废。②元至元间置,属理州。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洱海东岸。后废。(1
西晋张方筑。在今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西七里。《晋书·刘聪传》:“留辎重于张方故垒,遂寇洛阳。”即此。
即回溪阪。在今河南陕县东南雁岭关东南。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宋史·张珏传》:景炎三年(1278),元兵攻重庆,“珏率兵出薰风门,与大将也速䚟儿战扶桑坝,诸将从其后击之,珏兵大溃”。即此。在今重庆市区东。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
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北与武义县交界处。《方舆纪要》卷94宣平县:曳岭“岭峻险,登陟甚难。上有曳溪洞,相传尝有仙人曳履过岭,因名。为县南守御处”。
即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三十四里冢头村。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 11: 清同治四年(1865) 七月,捻军 “至冢头集” 与清军激战。
清置,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六十里大峰门山之北。
①即南朝齐陈道巨之墓,陈武帝追尊为寿陵。在今浙江长兴县东七里阳乌山。②唐僖宗母王太后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二十五里。在今浙江省长兴县东阳乌山。为南朝齐陈道巨之墓,陈追尊为寿陵。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盈川县置,属黔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龙洋乡(洋水桥)。《元和志》 卷30洋水县: “以县西三十里洋水为名。” 乾元元年 (758) 属黔州。北宋嘉祐八年(
又作左蠡。城名。东晋卢循所筑,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北左里镇。《晋书·卢循传》:义熙六年(410),卢循为刘裕所败,“欲遁还豫章,悉力栅断左里”。即此。里,又作蠡(《太平寰宇记》),因在彭蠡湖(今鄱阳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