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西南番总管府置,属四川行中书省。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古蔺、筠连等县及兴文县部分地。至正中改为永宁宣抚司。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南番总管府置,治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南。属四川行省。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叙永、古蔺、筠连等县地。至正中改为永宁宣抚司。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西南番总管府置,属四川行中书省。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古蔺、筠连等县及兴文县部分地。至正中改为永宁宣抚司。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南番总管府置,治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南。属四川行省。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叙永、古蔺、筠连等县地。至正中改为永宁宣抚司。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108郁林州“桥丽江”条下:沙田江“源出州东南六岑山,俱流汇于南流江”。
隋大业三年 (607) 改通州置,治所在通川县 (今四川达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达县、宣汉、开江、万源、城口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 改为通州,天宝元年 (742) 又改为通川郡,乾元元年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芒允街。《方舆纪要》卷119干崖宣抚司 “雷弄” 条引 《滇纪》: “司有蛮洒冈,旧为同知刘氏所居,其雷弄洞则经历廖氏所居,后即其地为回龙营。又知事管氏居猛语冈,三姓皆华人,以功授。
北魏孝昌二年(526)置,属司州。治所在阳城县(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成镇)。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县地。东魏天平初属洛州。隋开皇初废。(1)北魏孝昌二年(526年)置,治阳城县(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成镇)。辖
清代科布多办事大臣辖二十二卡伦之一。在今蒙古国西北巴彦乌列盖省乌列盖西北。《清一统志·科布多》: 卡伦 “索果克”,以索果克河为名。
又作大阳埠。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太阳埠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饶州府鄱阳县东北有太阳埠汛。
①隋仁寿中改蒙州置,治所在武川县 (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大业初改为淯阳郡。②唐武后久视元年 (700) 置羁縻州,属泸州都督府。治所在新定县 (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以淯井为名。北宋属泸州。
北魏时所置荆州(治所在穰县,今河南邓州市)、南荆州(治所在安昌城,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东荆州(治所在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西)的合称。《魏书·尔朱荣传》:永安三年(530),尔朱荣曰,“仍出鲁阳,历
①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北五十里。今名尖山寺。《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尖山“群峰攒列,顶有石砦,环以二泉。其南有赤岭,有泉出焉,亦曰赤崖泉,即沙河之源也”。②在今山西右玉县威远堡镇以西。《旧五代史·唐书·
在今山东曲阜市孔庙承圣门内。《清一统志·兖州府二》: 诗礼堂 “本孔子旧宅。宋真宗幸鲁,尝御此”。盖因孔子教子学诗礼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