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汝城县

汝城县

东晋升平二年(358)分晋宁县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十五里城郭村。南朝陈改为卢阳县。唐天宝元年(724)改义昌县,五代唐改郴义县,北宋改桂阳县。1913年复名汝城县,后属湖南衡阳道。治所即今汝城县。1922年直属湖南省。


在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省、江西省交界。属郴州市。面积2 424平方千米。人口35.7万。辖8镇1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汉为郴县地。东汉为汉宁县地。三国吴为阳安县地。西晋为晋宁县地。东晋升平二年(358年)分晋宁县置汝城县,治今县城南7.5千米城郭村,属桂阳郡。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年)改为卢阳县,为卢阳郡治,郡、县同治于今城郭村。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义昌县,治所迁今县城南2.5千米城头寨,属桂阳郡。乾元初属郴州。五代楚改名郴义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名桂阳县,三年迁治今城关镇。元属郴州路。明属郴州。清属郴州直隶州。1913年复名汝城县。1914年属衡阳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郴县专区,1951年属郴州专区,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复属郴县专区。1959年与桂东县合并置汝桂县。1960年属郴州专区。1961年恢复汝城县。1968年属郴州地区,1994年属郴州市。地处南岭山地东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为省用材林基地之一。林产以松、杉、油茶、楠竹为主,并产有油茶、油桐、松脂、棕片、竹笋、香菇等。农产有稻、甘薯、玉米、油菜籽。矿产有煤、铁、钨、钼、铜、锌、石灰石等。工业有水泥、农机、棉织、造纸、酿酒、石灰石及藤木制品等厂。有106国道和汝嘉、汝崇等干线公路。名胜古迹有上古寨、连珠岩、文塔和汝城县故城遗址。纪念地有湘南暴动策划地储能学校(今城关中学)。


猜你喜欢

  • 岱哈泊

    亦作黛哈池。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之岱海。《清一统志·察哈尔》: “奄遏下水海,在 (镶红旗察哈尔) 旗南四十里。蒙古名黛哈池。”

  • 营疙瘩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四十六里营台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5宁晋县图: 县东有营疙瘩。

  • 混夷

    即绲戎。在今甘肃陇山以西。《诗经·大雅 ·绵》: “混夷駾矣。”

  • 广业郡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高邮县(今江苏高邮市)。后改名神农郡。②北魏正始中置,属南岐州。治所在白石县(西魏改为同谷,今甘肃成县)。隋开皇三年(583)废。(1)南朝梁置,治今江苏省高邮市境。辖境相当今江苏省

  • 木瓜涧

    亦作木井涧。在今河北涞源县东南四十里。《资治通鉴》:唐乾宁四年(897),晋王李克用讨刘仁恭,“幽州将杨师侃伏兵于木瓜涧,河东兵大败,失亡大半”。即此。《清一统志·易州》木瓜涧“相传唐乾宁中,晋王李克

  • 大安溪

    ①即今四川铜梁县北之关溅河(安居河)。《舆地纪胜》卷159合州:大安溪“在铜梁县北二十余里,溪深多鲤,金鳞赤尾”。民国《铜梁县志》卷2:大安溪“一名关溅溪,又曰安居溪。孟知祥王蜀时,改名禁溪。为涪江经

  • 余庆长官司

    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余庆州置,属播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西北余庆司(敖溪镇)。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为余庆县。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余庆州置,治今贵州省余庆县西北敖溪镇。属播州宣

  • 太室阙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中岳庙门前500米处。东汉元初五年(118)建。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中岳庙门前。东

  • 朔方县

    ①西汉元朔二年 (前127) 置,为朔方郡治。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南岸什拉召附近。《汉书·匈奴传》: “匈奴右贤王怨汉夺之河南地而筑朔方,数寇盗边,及入河南,侵扰朔方。” 即此。东汉末废。《水经

  • 竹林寺

    ①在今北京市宣武区三庙街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金熙宗时改为驸马宫。明景泰二年(1451)重建,复名竹林寺。②东晋大兴四年(321)建,即今江苏镇江市南郊磨笄山下鹤林寺。《宋书·戴顒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