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府
五代吴定都扬州,升为江都府。治所在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南唐建都江宁府,以此为东都。周显德中复为扬州。
五代吴定都扬州,升为江都府(南唐迁都江宁府,以此为东都),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扬州、江都、高邮、仪征、兴化、六合和安徽省天长等市县地。周显德中复为扬州。
五代吴定都扬州,升为江都府。治所在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南唐建都江宁府,以此为东都。周显德中复为扬州。
五代吴定都扬州,升为江都府(南唐迁都江宁府,以此为东都),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扬州、江都、高邮、仪征、兴化、六合和安徽省天长等市县地。周显德中复为扬州。
北宋置,属方城县。在今河南方城县境。
①即今浙江遂昌县西之前、后溪。《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双溪“在县治南。其源一出县西北之大楼岩,引流而东谓之金溪;一出县西北七十里之湖山, 亦谓之湖溪, 群山之水皆汇入焉,萦洄荡漾,恍若江湖,经县东南
在今山西运城市南。《方舆纪要》卷41安邑县:“华谷水在县西南四十里。自夏县流经县界,又西入蒲州界。或讹为苇谷水。”
北周闵帝元年 (557) 置,治所在蓝田县(今陕西蓝田县西三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蓝田县地。建德二年 (573) 废。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置,治蓝田县(今陕西蓝田县西、灞河西岸)。属雍州。辖境相
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里。为水阳江上游。《寰宇记》卷103宣城县:句溪“一名东溪。水源从宁国县东乡溪岭,承天目山脚水源合流,连接至此为句溪,流向北至郡门外过也”。《元丰九域志》卷6:宣城县有句溪。《舆地纪
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北、与乌珠穆沁旗交界处。《辽史·地理志》 庆州:“庆云山, 本黑岭也。圣宗驻跸, 爱羡曰:‘吾万岁后,当葬此’。兴宗遵遗命,建永庆陵。”在山麓有辽圣宗、兴宗、道宗三帝及后
即今湖南岳阳县北新墙河,注入洞庭湖。《水经》: 湘水 “又北过下隽县西,微水从东来流注”。郦道元注: “湘水左则沅水注之,谓之横房口,东对微湖,世或谓之麋湖也。右属微水,即经所谓微水经下隽者也。”
北魏置,属东恒农郡。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西北。北周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内乡县西北。属东恒农郡。北周废。
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升富顺监安抚司置,属叙州路。治所即今四川富顺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富顺县及自贡市大部分地。明洪武四年 (1371) 降为富顺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富顺监安抚司置。属叙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寰宇记》卷111江州德化县:五老峰“在(庐)山东,悬崖突出,如五人相逐罗列之状”。(1)在山西省永济市东南与芮城县交界处。属中条山。平均海拔 1300 米,最高峰海拔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