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西县

河西县

①唐武德三年 (620) 析郃阳县置,属西韩州。治所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夏阳村。乾元三年 (760) 改名夏阳县。同年又改朝邑县为河西县,属河中府。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大历五年(770) 复名朝邑县。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西宗州。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七十三里普淜。贞观十一年 (637)属宗州。后废。

③元至元二十六年 (1289) 降河西州置,属临安路。治所在今云南通海县西二十二里河西镇。《肇域志》 河西县: “以其地在杞麓湖之西,土人称湖为河,因名河西。” 明、清属临安府。民国初属云南蒙自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56年与通海县合并置杞麓县。

④元至元中置,属昆阳州。治所在今云南晋宁县北十二里下方古城。后废入昆阳州。

⑤1946年3月山东革命根据地改长清县置,治赵官镇 (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赵官镇)。以地处黄河西岸而得名。1950年撤销,并入长清县。


(1)古县名。(1)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夏阳村。为西韩州治。乾元三年(760年)改夏阳县。(2)唐乾元三年改朝邑县置,治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朝邑镇。属同州。大历三年(768年)复改朝邑县。(2)古旧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一作七年)置河西羁縻县,治今云南省祥云县东南普昌河。属西宗羁縻州。贞观十一年(637年)后属宗州羁縻州。天宝中入于南诏。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河西州,二十六年降为县,治今通海县西北西城。属临安路。明、清属临安府。1956年与通海县合并设置杞麓县。以县境杞麓湖得名。(2)旧县名。(1)闽浙赣苏区设。1933年由江西省浮梁县西部地区析置。1934年撤销,仍并入浮梁县。(2)山东解放区设。1946年由齐河县黄河以西地区析置。1950年撤销,并入长清县。


猜你喜欢

  • 冷水塘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五里。《清一统志·曲请府》:冷水塘“在寻甸州东五里。俗名矣部乌泉,发源七里桥,分二派入车翁江”。

  • 石塘连礁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位于中沙大环礁浅湖内东北部。东与隐矶滩相距约7海里,南距武勇暗沙6海里。1947年公布名称为石塘连礁。

  • 鲁家汇 (匯)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三十六里鲁汇镇。清光绪 《南汇县志》 卷1: 鲁家汇 “明举人鲁道昆居此,闸港至此稍折而南”。故有鲁家汇之名。

  • 安众镇

    北宋置,属南阳县。在今河南南阳县西南三十里。

  • 柘州

    唐显庆三年 (658,或作显庆元年656) 置,治所在柘县 (今四川理县西北与黑水县接壤地带)。《元和志》 卷32柘州: “以山多柘木,因以为名。” 天宝元年 (742) 改为蓬山郡,乾元元年 (75

  • 界山

    ①在今浙江余杭市西。《方舆纪要》 卷90:界山 “一名万松山,东北接武康西界”。故名。②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79谷城县: 界山在 “县西北百二十里。或以为即分碛山也”。

  • 柴历亭

    故地或以为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岸之乞拉丁地区。或以为即日罗亭之异译。见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卷上 “阇婆国” 条。

  • 宣恩县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改施南土司置,属施南府。治所即今湖北宣恩县。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在湖北省西南部,东南邻湖南省。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2740

  • 九溪卫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七十二里江垭镇。清改置巡司。后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湖南省慈利县西北江垭镇。有九溪会流,故名。属湖广都司。清雍正七年(

  • 阿迷江卫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不详。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中游宁安县一带。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一带。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