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泸水

泸水

①即今江西安福县城北泸河。《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安福县: 泸水 “在县城北。发源卢萧山,东流与王江合,又会泰和县之禾水而入赣江。亦谓之卢溪”。

②指今四川之雅砻江。《元史·地理志》 建昌路泸州: “州在路西。……有泸水,深广而多瘴,鲜有行者, 冬夏常热, 其源可鸡豚。”

③指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之安宁河。《方舆纪要》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 泸水在 “司南十里。源出番界流入境,又南流入金沙江,至废黎溪州而接马湖江”。《新唐书·韦皋传》: “东蛮断泸水桥攻吐蕃,请 (韦) 皋济师”,桥建于泸水上,因名,此桥在今西昌市西十里。

④即今雅砻江下流及与雅砻江合流后至云南巧家县一段金沙江。在四川、云南二省间。汉至唐称泸水。《后汉书·西南夷传》: 建武十九年 (43),遣刘尚率军 “度泸水入益州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即指此水。《水经·若水注》 引 《益州记》: “泸水源出曲罗,巂下三百里曰泸水。两峰有杀气,暑月旧不行,故武侯以夏渡为艰。”唐代,泸水又分东泸水 (今雅砻江)、西泸水(今安宁河)、南泸水 (今金沙江),合称三泸水。《旧唐书·玄宗本纪》: 天宝十年 (751) 夏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将兵六万讨云南,官军大败,死于泸水者不可胜数”。此指南泸水。


(1)古水名。(1)指今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汇合雅砻江后一段。《后汉书·西南夷传》:建武十九年(43年),遣刘尚率军“渡泸水入益州界”;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皆即此。(2)元代对今雅砻江的称呼。(2)金沙江的古称。(3)今水名。古名庐水。在江西省中西部。禾水支流。因流经安福县,又称安福水。源于九龙屿高天岩,向西南再转向南流,于吉安市曲濑入禾水。长155千米,流域面积 3381 平方千米。富水力资源,建有大型水库。禾都镇以下可通航。


猜你喜欢

  • 宝泉监

    北宋熙宁七年 (1074) 置,属鄂州。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元废。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置,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铸铜钱。

  • 巴江

    ①即今四川南江县东之南江,为渠江上游支流。《元丰九域志》卷8化城县“有巴江”。《舆地纪胜》卷187巴州:巴江“水屈曲如巴字,因名。即字江也”。②即今四川仪陇县东之消水河。《方舆纪要》卷68仪陇县:巴江

  • 二道河子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北二河乡(二道河子)。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五常厅:东北“五十里二道河子街,有莫勒恩河渡口”。

  • 乌河设治局

    1947年由沙湾、和丰二县析置,治乌纳木河(今新疆克拉玛依市东北乌尔禾)。1949年撤销,并入沙湾、和丰二县。1947年由沙湾、和丰二县析置,治乌纳木河(今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1949年撤销,并

  • 兴文阁

    在今四川平武县东。《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兴文阁“在府东南二十里海棠铺,山路盘束,下临急湍,置阁其上,以通行旅”。

  • 允山县

    即胤山县。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一百三十里。《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允山城“在县东南。……天宝初,改(义清)曰允山,宋初改为平蜀县”。

  • 右翼前旗

    ①又称西路右翼前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额尔德讷。②又称东路右翼前旗。清康熙三十年(1691)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南

  • 重乡

    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左传》: 僖公三十一年(前629),“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杜注: “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 《汉书·王子侯表》 有重乡侯少柏。《水经·济水注》: “菏水东径重乡城南。《左传

  • 云阳山

    在今湖南茶陵县西十五里。《寰宇记》卷115衡州茶陵县西有“云阳山”。《方舆纪要》卷80茶陵州:云阳山“有七十一峰。其大者,紫薇、偃霞、石柱、白莲、隐形、正阳、石耳,凡七峰。其余岩洞泉石皆奇胜”。光绪《

  • 丹徒县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丹徒市东南十八里丹徒镇。《元和志》卷25润州丹徒县:“初,秦以其地有王气,始皇遣赭衣徒三千人凿长陇,故名丹徒。”东汉属吴郡。三国吴嘉禾三年(234)改为武进县。西晋太康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