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泽州

泽州

①隋开皇初改建州置,治所在高都县 (开皇十八年改丹川县,即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元和志》 卷15: “盖取濩泽为名。” 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高平、陵川、阳城等县地。大业初改长平郡。唐武德元年 (618) 别置泽州,治所在濩泽县 (今山西阳城县),八年 (625) 移治端氏县(今山西沁水县东六十里端氏镇),贞观元年 (627)又移治晋城县 (今晋城市)。天宝初改高平郡,乾元元年 (758) 复改泽州。金天会六年 (1128) 改南泽州,天德三年 (1151) 复改泽州。清雍正六年(1728) 升泽州府。

②辽开泰中置,属中京大定府。治所在神山县(今河北平泉县西南察汗城)。辖境相当今河北平泉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及迁西县一带。金承安二年(1197) 改名惠州。


(1)隋开皇初以建州改置,治高都县(后改丹川县,今山西晋城市东北)。大业初改为长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别置泽州,治泽县(今山西阳城县)。八年移至端氏县(今山西沁水县东端氏镇)。贞观元年(627年)移治晋城县(今山西晋城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东南部沁水、阳城、晋城、高平、陵川等县市。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府,置凤台县为府治。(2)辽开泰年间置,治神山县(今河北平泉县南察罕城)。辖境约相当今河北省平泉、承德、宽城三县市地。金承安二年(1197年)改惠州。


猜你喜欢

  • 杨村镇

    ①即今天津市武清县治。《明史·恭闵帝纪》:建文三年(1401),“平安败燕将李彬于杨村”。即此。明设巡司、管河通判。清设守备、武清县丞、主簿于此。1950年武清县迁治于此。②即今河北定兴县东南杨村乡。

  • 永泰陵

    北宋哲宗赵煦的陵墓。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芝田镇西南八陵村。与永裕陵相距里许。

  • 梁衕市

    即今浙江余姚市南三十四里梁弄镇。《清史稿·地理志》: 余姚县有梁衕汛。1948年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四明县。

  • 河南四镇

    简称四镇。北魏初,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在其南界的碻磝城 (今山东茌平县西南)、滑台城 (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洛阳(指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隅)、虎牢城 (今河南荥阳市西

  • 宜都县

    南朝陈天嘉元年 (560) 置,为宜都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枝城市。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名宜昌县。唐武德二年 (619) 复名宜都县,为江州治。后属硖州。元属硖州路。明属夷陵州。清属荆州府。民国初

  • 乌罗洞

    宋置,属思州。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乌罗司:“宋为乌罗洞……祥兴元年,湖南制置使张烈良等起兵兴崖山,军败奔思州乌罗,为元军所袭, 皆战死。”即今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

  • 大云院

    俗称石灰寺。在今山西平顺县城西北四十六里实会村北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938),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建寺外七宝塔。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奉敕改寺名为大云禅

  • 石敦站

    亦作建州石敦站。元置,故址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锦州砬子古城。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建州,东南一百(里)石敦。”

  • 洮河县

    ①北周置,为洮河郡治。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南。隋开皇初并入河津县。②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恩县置,属旭州。治所在今碌曲县东双岔乡。大业初改名洮阳县。隋仁寿元年(601年)改洮阳县置,治今甘肃省碌曲

  • 盆亭镇

    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北盘亭乡。明置巡司于此。清雍正十年 (1732) 移于九牧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