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川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洋州置,治所在西乡县 (今陕西西乡县)。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西乡、镇巴、佛坪等县地。天宝十五年 (756) 移治兴道县(今陕西洋县)。乾元元年 (758) 复为洋州。
北魏晋明中置,治今陕西省西乡县。属洋州。辖今陕西省西乡、镇巴等县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唐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洋州为洋川郡,治兴道县(今陕西洋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西乡、洋县、镇巴、佛坪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洋州。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洋州置,治所在西乡县 (今陕西西乡县)。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西乡、镇巴、佛坪等县地。天宝十五年 (756) 移治兴道县(今陕西洋县)。乾元元年 (758) 复为洋州。
北魏晋明中置,治今陕西省西乡县。属洋州。辖今陕西省西乡、镇巴等县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唐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洋州为洋川郡,治兴道县(今陕西洋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西乡、洋县、镇巴、佛坪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洋州。
又作帕达勒、富达里、富打礼。原为明伏答林站。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西岸。清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西岸有 “富打礼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 《吉林通南》 卷17
即今湖南耒阳市东北二十二里大市圩。 南朝梁、陈间移耒阳县治此。
在今贵州遵义县 (南白镇) 西北乐理 (乐民村)。《方舆纪要》 卷70遵义府遵义县: 落濛关在 “府西三十里。(明) 万历中,水西安疆臣讨杨应龙,由西路沙溪、马站、石壁、花毛田而进,夺落濛关”。在今贵
即今云南思茅市。明代属车里宣慰司。《明史·云南土司传》: 天启间,缅攻车里,宣慰刀韫猛“遁至思毛地,缅追执之以去”。即此。
在今浙江省海宁市东南三十八里石墩村。《清一统志·杭州府二》:石墩镇“在海宁州(治今盐官镇)东南六十里。明洪武中自硖石镇徙巡司治此。嘉靖中筑土城,为戍守重地”。
北宋元丰六年(1083)置,属诚州。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多星江滨。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深州市西南前磨头镇。东汉废。《深州风土记》 卷10桃县故城: “案,明嘉靖时康缙作 《磨头村庙碑》 谓: 磨头为古桃城驿,桃城,后汉已省,而元明时仍以驿名村,故城当在其地
在今山东青州市东北二十五里。村东发现晚商古墓群。其中一号墓殉四十八人,出土铜钺等文物。村名。在山东省青州市东北部。属东夏镇。人口800。商代已成居民点。村东商代墓群所在的土埠为古代屯兵处。旧志称苏秦墓
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北杂谷河注入岷江处姜维城北。《明史· 地理志》 威州: “旧治在西北凤坪里,宣德三年六月迁于保子冈河西。” 保子关置于此。
明置,属交河县。即今河北泊头市西七十五里富镇。明建文四年(1402年)置(一说明正德初置),即今河北省泊头市西富庄驿村。为北京至山东路驿站。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