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杜铁路
从吉林洮安 (今白城市) 至杜鲁尔 (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长377.3公里。1934年建成洮安至索伦的洮索铁路。1937年修至阿尔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阿尔山镇)。1941年又延筑至杜鲁尔 (1945年伊尔施至杜鲁尔段22.9公里被拆除)。从此称为白阿铁路。
从吉林洮安 (今白城市) 至杜鲁尔 (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长377.3公里。1934年建成洮安至索伦的洮索铁路。1937年修至阿尔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阿尔山镇)。1941年又延筑至杜鲁尔 (1945年伊尔施至杜鲁尔段22.9公里被拆除)。从此称为白阿铁路。
1912年改川沙厅置,后属江苏沪海道。治所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1927年直属江苏省。1958年划归上海市。1993年撤销,改设为浦东新区。旧县名。1912年由川沙厅改置,治川沙堡(今上海浦东新区
东晋太和三年 (368) 前凉置,治所即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乡。北周废。十六国前凉置,治临松县(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镇)。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张掖市南部,肃南、民乐等县。北周时废。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方舆纪要》卷90富阳县: 涌泉湖 “在县西二十五里。溉田可四百余亩”。
宋置,在今福建永春县西。《清一统志·永春州》:陈岩寨“在州西二十余里岩口村。宋置寨,元置陈岩隘巡司,明洪武二十年移司于晋江围头村,后复置寨”。在今福建省永春县西。元置巡检司于此。明改置为寨。
明洪武二年(1369)置,在今陕西扶风县东。十四年(1381)改名凤泉驿。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在今陕西省扶风县东。属凤翔府。十四年改名凤泉驿。
一名岑公洞。在今四川万县市南隔江一里。《舆地纪胜》卷177万州:岑公岩“在大江之南。广六十余丈,深四十余丈。一石岩溜,盘结状若华盖,左为方池,有泉涌出岩簷,遇盛夏注水如帘松篁藤萝,蓊郁葱翠,真神仙窟。
又称安远门。唐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北的一门。隋初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大土门村。
在今云南盐津县西南二十六里。清代以来称豆沙关。《清一统志·昭通府》:豆沙关“在大关同知治雄魁城西南一百五十五里,前临大河,为下方咽喉”。按,“西南”应为“东北”。该关以彝族守关将领“豆杓”的名字命名,
在今贵州长顺县东北。 《清一统志·贵阳府》:一宿河“在广顺州(治今广顺镇)东从仁里。俗传明建文帝入白云山时宿于此,因名”。
即今广东汕尾市西汕尾港。清同治《广东图说》卷26海丰县:汕尾港“下有礁石,浮沉出没,最为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