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浑河

浑河

①即今河北永定河。元、明时称浑河。《元史·河渠志》: “浑河,本卢沟水。” 《明史·河渠志五》: 桑干河 “曰卢沟河,亦曰浑河”。

②即小辽水。古称辽水。今辽宁省东部辽河支流浑河。满语称瑚努呼河。《辽史·地理志》 东京辽阳府: “浑河在东梁、范河之间。” 浑河发源于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北滚马岭,经抚顺、沈阳西南流,至海城市西北三岔河处与太子河汇合,至营口市附近入辽东湾。

③即今吉林西北、内蒙古东北之霍林河。《辽史·圣宗纪》: 太平元年 (1021) “如浑河”。即此。


(1)古水名。即今北京市、河北省境内的永定河。原名卢沟河,元、明以后因河水浑浊,又名浑河。元自麻谷(今北京市石景山北)以下分为两派:一派流至通州(即今北京市通州区)合白河;一派南流至武清县(即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北旧武清)东合易水。明以后东派淤塞,南派屡经决徙,或西南流入新城县、雄县,或东出固安县、永清县。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进行整治,疏浚河道,修筑堤防,改道由固安县、永清县之北出三角淀,流至天津县(即今天津市)西沽,定名为永定河。(2)桑干河支流。在山西省北部。源出浑源县恒山北端西麓,西流到怀仁县新桥镇附近入桑干河。长105千米,流域面积2060平方千米。上游建有恒山水库。(3)古称辽水、小辽水。在辽宁省东部。《辽史·地理志》:“浑河在东梁、范河之间。”原为辽河支流,1958年将外辽河堵截,使辽河与浑河分成两个独立入海的水系。因水势湍激,泥水混流而得名。今水澄澈,遇涨则浑。源出清原满族自治县东滚马岭,西南流经抚顺、沈阳、辽中等市县,到海城市三岔河附近纳太子河,顺大辽河南流,经大洼县田庄台于营口市附近入辽东湾。长415千米,流域面积2.5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87.9米3/秒。支流有苏子河等。上游河床陡峻,中、下游地势低洼。建有大伙房水库,以拦蓄洪水。


猜你喜欢

  • 哈喇哈什河

    即今和田河西源喀喇哈什河。在今新疆和田市西。《清一统志·和阗》: 哈喇哈什河 “在和阗西。源出皮什雅南尼蟒依山中,北流至哈喇哈什城南,分为二,夹城而流,城西之河,西北流为皂洼勒河而止,城东之河距城二里

  • 双池镇

    清置,属灵石县。即今山西交口县东南双池镇。在山西省交口县东部。面积91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池,人口3400。历史上曾有龙池、虎池两大水池,故名。1949年为灵石县五区,1952年设双

  • 灵关山

    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附近。晋左思《蜀都赋》:“廓灵关以为门。”刘逵注:“灵关、山名。在成都西南汉寿界。”《宋书·符瑞志中》:西晋咸宁二年(276),“二龙见于汉嘉灵关”。《寰宇记》卷77卢山县:灵关

  • 绘交镇

    金置,属绛县。即今山西绛县东北三十四里大交镇。

  • 泰伯城

    亦作太伯城、梅里村。相传周太王之子泰伯所筑。在今无锡市东南三十里梅村。《吴越春秋》 卷1: 太伯 “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为句吴,……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史记· 吴太伯世家》 正义: “太伯居梅

  • 武陵县

    ①西汉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北。东汉废。三国魏复置,属上庸郡。南朝梁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属房州。贞观十年(636) 废。②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改临沅县置,为朗州治。

  • 浰头水

    即今广东和平县西北之和平河。《方舆纪要》 卷103和平县: 浰头水在 “县北九十五里。有巡司”。

  • 吉木乃县

    1930年析布尔津县置,属新疆省。治所在今新疆吉木乃县西北吉木乃。1962年徙治托普铁热克镇(今吉木乃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萨吾尔山北麓。属阿勒泰地区。面积 8222 平方千米。人口3.7万

  • 冈上街

    即今江西南昌县《莲塘镇》西南冈上镇。清光绪《南昌县志》卷4:冈上街“距城六十里”。

  • 木藏城

    吐蕃置,在今甘肃临夏县南。《宋史·王韶传》:熙宁六年(1073),“瞎征以其间据河州,韶进破诃诺木藏城”。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