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阳驿
唐宝历二年 (826) 置,在今陕西岐山县南。
唐宝历二年 (826) 置,在今陕西岐山县南。
即今福建宁化县西南淮土乡。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宁化县治此。
在今湖南华容县南五十里。《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二年(551),湘东王绎遣胡僧佑援巴陵,与侯景将任约遇于芊口,僧祐“潜引兵至赤沙亭”。胡注:赤亭城“三面临水,即胡僧祐所据”。唐杜佑《通典·州郡部》 巴
蒙古至元六年 (1269) 置河东陕西道提刑按察司,治京兆路 (今陕西西安市)。八年改为陕西四川道。元至元十六年 (1279)改陕西汉中道。二十八年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后时废时复。延祐二年 (131
东魏置,属新昌郡。治所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十里赤湖铺。北齐废。
在今西藏贡嘎县雅鲁藏布江南岸。17世纪中叶由喇嘛教宁玛派 (红教) 僧人居美多吉主持兴建。为宁玛派在西藏的重要寺院之一。“敏珠林”,藏语意为成熟解脱洲。
即今辽宁铁岭县东南白旗寨满族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铁岭县图:东南有白旗寨。民国《铁岭县志》卷2:白旗寨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
即今陕西定边县西北之白盐池。《明史·王越传》:成化九年(1473)九月,鞑靼满都鲁及孛罗忽“大举深入, 直抵秦州、安定诸州县,越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两昼夜行八百里”。即此。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金城县置,属旭州。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南。大业初改名洮源县。
“承雀山” 之讹。即凫山。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二里。《寰宇记》 卷14、《元丰九域志》卷1均作 “承匡山”。
亦作吉儿都怯。当在今伊朗德黑兰东北达姆甘一带。《元史·郭侃传》:“丙辰,至乞都卜,其城在担寒山上,悬梯上下,守以精兵悍卒,乃筑夹城围之,莫能克。侃架炮攻之,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降。旭烈兀遣侃往说兀鲁兀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