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山镇

灵山镇

①今河北曲阳县北灵山乡。清道光《定州志》卷7曲阳县市集:灵山镇在“城北四十里”。

②即今浙江龙游县南三十六里灵山乡。明置巡司于此。后废。


(1)在河北省曲阳县北部。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9万。镇人民政府驻灵山,人口1.2万。县北农贸中心。以近灵山得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谷子、甘薯。有瓷器、农机修配、食品加工等厂及煤矿。定灵铁路终点。定龙公路经此。(2)在山东省即墨市北部。面积87.2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灵山。人口 1000。明万历《莱州府志》载:灵山乡是即墨七乡之一,灵山乡下并有灵山社,灵山集是即墨十三乡集之一。清同治《即墨县志》标灵山河南部分为灵山集,河北部分为灵山。1946年属即东县一区(华山区)、十二区(灵山区)和即墨县四区(灵西区)。1952年建灵山乡。1956年即墨县和即东县合并,属即墨县灵山区。1958年并为灵山乡,后建灵山公社。1984年改置灵山镇。2001年乔家屯乡部分村并入。镇境地势东高西低。蒙沙河北流浩河流经镇境。产小麦、玉米、甘薯、高粱、大豆、花生、棉花、黄烟等。有化工、电器、建材、化工机械、五金、铸造、商标、家具等厂。烟上、王段公路经此。(3)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部偏西。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灵山,人口 8000。镇以驻地名。镇内一岗丘,因有乌龟形大石得名龟岗,古人视龟为神灵之物,取名灵山。1933年为灵山乡。1949年为番禺县第二区。1958年设灵山公社,1986年建镇。属三角洲平原。为市主要稻、蔗产区之一。有服装、机械、造船等企业。水路通航。钟新公路通此。(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西南部。面积132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灵山圩,人口700。传驻地附近山“龙坟”有神灵,故名。1951年为容县三区。1958年属杨梅公社。1960年置灵山公社。1963年改区,1968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置镇。产稻、薯类、甘蔗及柑橙、荔枝、龙眼、茶叶、八角、玉桂等。矿产有金、铁、铅。有瓷、冶炼、选矿、造纸等厂及林场、水电站。设有农贸集市。公路通杨梅、容城及北流市新荣等地。(5)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东南部。面积112.5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以驻地名,镇区呈矩形分布。人口 2600。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成圩。原名黑山,后建有一座六神庙,传求之则“灵”,遂改名灵山。建国初属琼山县第九区,1957年撤区并乡,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1959年分成演丰、演海、东营、灵山四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改镇。2002年东营镇并入。主产稻、橡胶、胡椒。为海口市北部主粮区。有农机修理、服装、饮料加工等厂。琼文线、223国道经此。灵山游乐场设于此。


猜你喜欢

  • 珍富县

    即洛富县。在今广西宜州市南洛富村。珍为洛之讹。

  • 大早江

    即大皂江。今四川都江堰市以上岷江。《宋史·蛮夷传四》: “时威州亦建亨、祺二州,然亨至威才九十里,寿宁距茂才五里,在大早江之外,非扼控之所,未几皆废。”

  • 诺尼木伦河

    亦作诺尼江。即今黑龙江省西部之嫩江。清方式济 《龙沙纪略》: “诺尼江即脑温江。乾隆《盛京通志》 作诺尼。蒙古语谓脑温为碧,诺尼意同。今呼嫩江。”

  • 苏温河卫

    明永乐四年(1406)置, 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依安县东南双阳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所确址不详。辖区约今黑龙江省嫩江以东呼裕尔河南支双阳河流域。后废。

  • 雅江

    即青衣江。在今四川西部。《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蒙水 “一名青衣水,一名大渡水。蒙以山名,青衣以县名,大渡以溪名。今曰雅江,以州名”。《清史稿·地理志》 雅安县: “青衣江一名平羌江,俗称雅河

  • 石跋镇

    在今安徽和县东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和州》:石跋镇“在州东北三十里。宋开禧中,州守周虎尝筑石跋城于浮沙河口之北,即此”。

  • 监军镇

    即今陕西永寿县城。地当往来冲要。相传唐代宗时,鱼朝恩曾监军于此,故名。在陕西省永寿县南部,封侯沟(东沟)、漠西河(西沟)之间。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监军,人口1.

  • 永宁桥

    古名永通桥。在今甘肃临洮县西洮河上。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熙宁六年(1073),“熙州洮河浮梁成,赐名永通桥”。《方舆纪要》卷60狄道县:永宁桥,宋名永通“明初更名永宁,有关在焉”。《清一统志

  • 建平站

    元置,为水站。在今湖北秭归县旧秭归城(长江北岸)。明改为建平驿。元置,水站。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南。明改称驿。

  • 托盔山

    即托钵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套白山。《清史稿·地理志》:巴林右旗“扎萨克驻托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