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洲
又名栗洲、溧洲、冽洲。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烈山下。原在大江中,为六朝都城之江津要地。《寰宇记》 卷90升州江宁县: “烈洲在县西南八十里,周回六十里。《舆地志》: 吴旧津所,内有小水堪泊船,商客多停以避烈风,故以名焉。王濬伐吴宿于此。简文为相时,会桓温于此。”
又名栗洲、溧洲、冽洲。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烈山下。原在大江中,为六朝都城之江津要地。《寰宇记》 卷90升州江宁县: “烈洲在县西南八十里,周回六十里。《舆地志》: 吴旧津所,内有小水堪泊船,商客多停以避烈风,故以名焉。王濬伐吴宿于此。简文为相时,会桓温于此。”
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草堂寺一带,为南河支流。《方舆胜览》 卷51成都府: 浣花溪 “在城西五里。一名百花潭”。溪北为唐诗人杜甫故居。号浣花草堂。唐女诗人薛涛亦家于溪旁,以溪水造十色笺,名浣花笺。自唐以来
北宋置,属内江县。即今四川内江市南椑木镇。明代亦称椑木关。《方舆纪要》 卷69内江县:椑木镇在 “县南三十里。亦曰椑木关。接重庆府荣昌县界,有巡司戍守”。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西南部。面积13平方千米,
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南沭河西岸。东汉废。西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封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置侯国,治今江苏省新沂市南沭河西岸。景帝六年(前151年)、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亦曾置侯国
在今河北高碑店市西南。《宋史·河渠志五》:咸平五年(1002),修塘堤拥鲍河开渠入顺安军、威鲁军,诏莫州部署石普并护其役,“引军壁马村以西,开凿深广,是以张大军势”。《方舆纪要》卷12新城县:马村河“
在今江苏扬州市。《宋史·高宗纪九》: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人弑其主亮于扬州龟山寺”。
一名鲁克察克。元名鲁古尘。即今新疆鄯善县西南九十里鲁克沁镇。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2: “鲁克沁,东汉之柳中城也。” 宣统 《新疆图志》卷80鄯善: 鲁克沁 “今为回郡王所居,地势最为低洼,民物殷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明洪武五年 (1372) 改为赤溪湳洞长官司。
①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水里乡。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2有“水沙连思麻丹社”。乾隆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卷2有“水沙连社”。②即今台湾南投县日月潭风景区的旧称。清初尚无日月潭之名,地属水沙连。乾隆
即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三十四里麦市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通城县东南有麦市。
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3沧州盐山县:刘公渠在“县西南五十里。县境旧承无棣沟下流,大小群川悉附以入海。无棣沟既塞,每以淫潦为患。万历四十二年,邑令刘子诚开渠, 自燕子口至高家湾四十三里,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