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献县

献县

明洪武八年 (1375) 改献州置,属河间府。治所即今河北献县。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东南部。属沧州市。面积1191平方千米。人口56.6万。辖4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乐寿镇。西汉置乐成县,治今献县东南,为河间国治。东汉改名乐陵县。三国魏复名乐成县。晋更名乐城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徙今献县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广城县,仁寿元年(601年)又改名乐寿县,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后改隶深州。宋属河间府。金天会七年(1129年)于乐寿置寿州,天德三年(1151年)改寿州为献州。明洪武初乐寿县省入献州,洪武八年(1375年)献州降为献县,属河间府。清乾隆《河间府新志》:“金天德中,以其为汉河间献王封国,献陵在焉,故特名其州为献。”献王即汉武帝刘彻之兄刘德。献县以此为名。清因之。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改属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沧县专区,1958年属天津专区,同年改属天津市,1961年属沧州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划归沧州市。地处河北平原中部,地势低平。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子牙河、子牙新河流经县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特产金丝小枣、鸭梨。有化工、纺织、农机、地毯、建材等工业。草编织品、补花为传统手工艺品及县外贸大宗商品。石黄高速公路和106、307国道等经县境。古迹有汉河间国献王陵、单桥石桥等。张庄天主教堂国内驰名。


猜你喜欢

  • 英邱都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南二十里。北宋时曾为临高县治。《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 临高县 “初治英邱,绍兴初迁于莫村”。

  • 渔子山

    在今北京市平谷县北十里。《方舆纪要》卷11 “瑞屏山” 条下载: “渔子山 上有大冢,相传为黄帝陵也。其北有渔子山堡,与密云县熊儿峪相接。”

  • 房连山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1辰溪县 “五城山” 条下: 房连山 “连峰接岫,廉隅峭厉,如房室然”。

  • 新会城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奇村与辛村之间。北魏时,为肆卢县治。《魏书·地形志》 肆州秀容郡:“肆卢县治新会城。”在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魏书·地形志》:秀容郡肆卢县治新会城,即此。

  • 陶林县

    ①西汉置,属云中郡,为东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陶卜齐东城卜子古城。东汉废。②1912年改陶林厅置,后属察哈尔特别区。治所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 (科布尔镇)。1928年属绥远省。195

  • 龙镇山

    亦名三台山。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9来宾县:龙镇山在“县北一里。是县之主山”。

  • 九龙县

    ①西汉元封元年(前110)置,属儋耳郡。治所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南感城镇东北。始元时废。②1926年改九龙设治局置,属川边特别区。治所即今四川九龙县。《四川省情续集》:“九龙,藏语称奇卜龙,即中岩

  • 华胥山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清一统志·兴化府》:华胥山“在莆田县东南,与湄州屿隔海相望。下有东西两澳,东为南日山水寨,南为吉了巡司。居民蕃盛,商旅辐辏”。

  • 平马墟

    即今广西田东县。清光绪五年(1879)移恩隆县于此。

  • 黑龙关

    清置,在今山西蒲县东南四十一里黑龙关镇。《清一统志·隰州》: 黑龙关 “在蒲县东六十里,接汾州府临汾县界。南北依山,中建土城,辟东西二门,地势险隘,明设把总,本朝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