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县
清雍正五年(1727)改平溪卫置,属思州府。治所即今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8:玉屏县,“玉屏山在县治后,屹立如屏, 县所由名也”。 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83年改设玉屏侗族自治县。
古旧县名。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平溪卫置,治今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镇。属思州府。1958年并入铜仁县。1961年复置。1983年改设玉屏侗族自治县。
清雍正五年(1727)改平溪卫置,属思州府。治所即今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8:玉屏县,“玉屏山在县治后,屹立如屏, 县所由名也”。 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83年改设玉屏侗族自治县。
古旧县名。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平溪卫置,治今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镇。属思州府。1958年并入铜仁县。1961年复置。1983年改设玉屏侗族自治县。
①秦置,属内史 (一说西汉置)。治所在今陕西华县东北十七里。西汉属左冯翊。东汉废。《方舆纪要》 卷54华州: 武城 “或谓之武平城,亦谓之光武城。相传光武征隗嚣曾驻于此”。②西汉置,属定襄郡。治所在今
即塞勒库勒。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清宣宗实录》:道光八年(1828)九月,“至叶尔羌所属之色哷库勒地方,向设五品阿奇木”。即此。
在今北京故宫太和殿后。为故宫主殿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初名华盖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名中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中和殿。凡遇皇帝入太和殿理朝政先在此殿小憩,接受内阁、大臣、礼
唐武德七年 (624) 置,为南云州治。治所在今云南弥渡县南二十里寅街。贞观三年 (629)为匡州治。天宝后废。唐武德七年(587年)置,治今云南省祥云县境内。后废。
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北平地泉镇。清康熙中于此置驿站,蒙古名塔拉布拉克。1919年拟建平绥铁路车站,因民反对,移建平地泉车站于西北二十里老窝咀山下,即今集宁市。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中
即今云南弥渡县西北红岩西之西山。《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明地理考》:“宾川州南毕钵罗窟山,即赵州之白崖西山也。”又引明李元阳《记》曰:“一名宾波罗窟,在白崖川西。山岩壁立,耸拔千余丈,其下林麓蓊郁。
即今河北沽源县南三十里小河子乡。民国《察哈尔通志》卷13:沽源县第一区有小河子村。1925—1948年为沽源县治。
亦名江阳郡。南朝宋置(一说东晋穆帝时置),属益州。治所在汉安县(今四川纳溪县西二十里三江坝)。齐时辖境相当今四川泸州、泸县、合江、纳溪、江安等市县地。梁移治江阳县(今四川泸州市)。隋开皇三年(583)
即汉水。今四川汉源县西北之流沙河,为大渡河支流。《元和志》卷32汉源县:“因汉川水为名。”
在今山西吉县西。《元和志》 卷12慈州:“州内有慈乌戍,因以为名。” 《方舆纪要》 卷41吉州: “慈乌戍在州西,周、齐相争时,置戍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