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像岩
在今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左天柱峰半山腰的峡谷中。岩上有用天然岩石依崖雕凿而成的释迦牟尼像。该像雕于宋元祐二年 (1087),高4米。
在今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左天柱峰半山腰的峡谷中。岩上有用天然岩石依崖雕凿而成的释迦牟尼像。该像雕于宋元祐二年 (1087),高4米。
在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东化林村。清代为川藏要冲。康熙二年(1663)于此设化林营。1913年改设化林县,次年改设县佐。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东南。《南齐书·焦度传》: 度镇夏口,沈攸之兵至,“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舆地纪胜》 卷66鄂州: 焦度楼 “在州治东南子城上”。
辽应历元年(951)改白川州置,治所在咸康县(今辽宁北票市西南)。辖境相当今辽宁北票市附近地。金大定六年(1166)废。承安二年(1197)复置,移治宜民县(今辽宁北票市东北黑城子镇)。泰和四年(12
即今安徽贵池市西秋浦河。以入江口池口通称为全河之名。《方舆纪要》卷27贵池县:池口河在“城西五里。一名杜坞河。《志》云:城西四里有杜坞山,以唐杜牧尝游此而名,河经其下也”。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晋书· 吕光载记》: 东晋太元十年 (385),吕光自西域还,“苻坚高昌太守杨翰说其凉州刺史梁熙拒守高桐、伊吾二关。熙不从”。
馆驿名。又作打造馆。辽置,在今河北承德市东北高寺台东南(今为承德县地)。《辽史·地理志》“松山州”后引宋王曾《上契丹事》曰:“松亭岭甚险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
即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北唐汪川乡。旧名唐家集,后改唐汪川。民国马鹤天 《甘肃藏边区考察记》: “唐汪川镇中人烟稠密,惟客店甚少,因民国十七八年变乱时,房屋全被焚毁,现在修复者不过十之三四。”集镇名。在
一名野厢关、野三关。明嘉靖年间置,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野三河东岸。《明史·地理志》 巴东县: “南有野山关巡检司,本治石柱,隆庆四年更名。”
即今江西遂川县西南禾源乡。《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龙泉县:禾源镇“旧在县西北四十里。旁多小径,委曲数十里,为南康、上犹、桂阳诸县之间道。有巡司,元至正二十一年置, 明洪武初移置于县南之二十五都,地名左
亦名龙格。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四年(408),谯纵请桓谦于后秦,相助共击刘裕。“谦至成都,虚怀引士;纵疑之,置于龙格,使人守之”。胡注:“龙格盖即今成都府广都县龙爪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