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战国中山地,后为赵邑。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战国策·燕一》 苏秦说燕:“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史记·赵世家》: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攻中山,“王军取
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芹池乡。清同治《阳城县志》卷4:芹池铺在“县西四十里”。
即今吉林蛟河市与退博、新站之间的三角地。《金史·太祖纪》: “土人欲执漫都诃以与敌,使来告急,遇太祖于斜堆甸。太祖曰: ‘国兵尽在此矣,使敌先得志于漫都河,后虽种诛之,何益也。’乃分甲士四十与之。……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回蹬山上。《清一统志·楚雄府》:回蹬关巡司“在广通县(今广通镇)西十五里。元末红巾陷中庆,梁王奔威楚,求救于大理,段功率兵攻红巾古田等,追至回蹬关,大破之,即此地”。明、清置巡司于此。
春秋楚邑。在今河南息县东长陵乡西。《左传》:哀公十六年(前479),楚大子建之子曰胜,在吴。楚令尹子西召之,“使处吴竟为白公”。杜注:“白,楚邑也,汝阴褒信县西南有白亭。”(1)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
西魏废帝二年 (553) 置,为和仁郡治。治所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镇金镇。以贵平山为名。隋属隆山郡。唐属陵州。开元十四年 (726) 移治禄川(在今仁寿县东北六十里贵坪)。北宋属陵井监,熙宁五年 (10
在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中韩镇西南浮山南麓。康有为 (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清光绪进士,戊戌变法领导人。其墓原在崂山区李村镇南三里枣儿山 (又名象耳山) 西北麓,1985年迁此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舆地纪胜》卷35建昌军:东界山“在南城县东二十里。元祐癸酉冬,甘露降于山岭,松柏受之,霑凝数十里,逾月而释。太守王旉创亭其上,曰神液”。
亦作井研盐井。在今四川井研县南。《舆地纪胜》 卷150隆州: 研井,“ 《元和郡县志》云: 在井研县南七里。镇及县皆取名焉”。
在今四川甘孜县西卡攻乡。清康熙六年(1662)建,为霍耳十三大黄教寺院之一。“大金”,藏语意为“兴旺发达”之地。民国贺觉非《西康纪事诗本事注》:民国十九年(1930),发生大金寺与果能寺矛盾,发展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