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盂县

盂县

①春秋晋置,治所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二十五里大盂镇。《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孟丙为盂大夫。” 即此。西汉属太原郡。西晋属太原国。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分汾阳县复置,属并州。大业初又废。

②隋大业二年 (606) 改原仇县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山西盂县。次年改属太原郡。唐属太原府。金兴定中升为盂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降为盂县,属太原府。清属平定州。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1)古县名。春秋晋国置,治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大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盂丙为盂大夫”。战国、秦、两汉、三国魏属太原郡。西晋属太原国。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汾阳县复置,属并州。大业初废入汾阳县。(2)今县名。在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东临河北省。属阳泉市。面积 2442 平方千米。人口29.1万。辖8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秀水镇。夏、商属冀州。春秋为仇犹国,后并于晋,战国属赵。北魏为石艾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置原仇县,隶辽州,县治即今县城。大业二年(606年)改名盂县。“因汉旧名”(《元和郡县志》)。属太原郡。唐初属并州,开元中属太原府。金兴定中升为盂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平定州。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2年盂县分为盂平、盂阳、寿东三县。1945年恢复盂县。1948年属晋中区行政公署第一专区。1949年属太原市人民政府第一专区。1958年撤销盂县,并入阳泉市。1960年复设盂县,属晋中专区,1983年属阳泉市。地处太行山区。河流以滹沱河最大,还有温河及其支流秀水河、招山河等。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谷子、玉米、豆类、薯类等为主。矿产有煤、铁、铜、云母、石灰石、水晶石等。工业有采矿、采煤、电力、机械、炼焦、化肥、建材等。207国道、阳盂、盂阳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藏山、水神山烈女祠等。


猜你喜欢

  • 宛委山

    一名玉笥山。又名天柱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吴越春秋》 卷6: 大禹 “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即此。

  • 龙爪滩

    亦名龙格。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四年(408),谯纵请桓谦于后秦,相助共击刘裕。“谦至成都,虚怀引士;纵疑之,置于龙格,使人守之”。胡注:“龙格盖即今成都府广都县龙爪滩之地。”

  • 胜金台

    一作森尼木台。清乾隆年间置,即今新疆吐鲁番市东胜金乡。清王定安 《湘军记》 卷19: 光绪三年 (1877),清军讨伐阿古柏,“孙金彪与徐占彪已下奇克腾木,进攻辟展,及鲁克沁、连木沁台、胜金台,尽破其

  • 博罗塔拉

    ①地名。指今新疆博乐市一带。清乾隆《西域图志》 卷12: 博罗塔拉,“塔勒奇鄂拉拱其南,博罗和洛鄂拉、罕哈尔察海鄂拉环其西,阿勒坦特布什鄂拉屏其北。……乾隆二十年五月,将军班第率师讨准噶尔至此。……平

  • 乌家墟

    在今广西合浦县西北四十里乌家镇。清雍正《广东通志》卷18:合浦县有乌家铺。

  • 起州

    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巨鹿县 (今河北巨鹿县北夏旧城)。辖境相当今河北巨鹿县地。武德四年 (621) 废。

  • 小蒸镇

    又名贞溪。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三十六里小蒸镇。《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青浦县:小蒸镇“三面傍泖,稍北曰大蒸。《志》云:镇西四里有古濮阳王大小二墓,蒸土筑之,因名。……旧置税局于此,寻废”。明洪武七年(

  • 青谿县

    清雍正五年 (1727) 改清浪卫置,属思州府。治所即今贵州镇远县东北清溪镇。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撤销,并入岑巩县。

  • 山焦城

    一名山城。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桐城县:“自开元中徙治山城,地多猛虎、毒虺。元和八年,令韩震焚薙草木,其害遂除。”

  • 良原军

    五代晋改良原县置,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梁原乡。后周复为良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