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路县
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陕西富县西南直罗镇。东汉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富县西直罗镇。属北地郡。东汉初废。
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陕西富县西南直罗镇。东汉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富县西直罗镇。属北地郡。东汉初废。
①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东邻普陀宗乘之庙。清乾隆三十九年 (1774) 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建造。据 《高宗殊像寺落成瞻礼即事成什有序》 碑文载: 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十寿辰,乾隆帝奉母上五台山
隋大业五年 (585) 置,治所在鄯善城(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岸)。隋末废。隋大业五年(609年)置,治鄯善城(今新疆若羌县)。辖境相当今阿尔金山脉以北、库鲁克塔格山脉以南、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隋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汉阳军置,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汉阳县(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辖境约当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及汉川县地。明洪武九年(1376)降为汉阳州。十三年(1380)复为汉阳
即今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清谢清高《海录》 有专条记述。
清置,属大通卫。即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雍正二年(1724)筑城,设都司防守。乾隆九年(1744)移大通卫治此,二十六年(1761)改设大通县。1958年大通县徙治桥头镇。
亦名天池。在今四川乐至县城区东南隅。《元和志》卷33乐至县:“乐至池在县东二里。”《寰宇记》卷87乐至县:“因乐至池为名。”清道光《乐至县志》卷2:乐至池,“《通志》:即治内池也。……今池计广七亩有奇
①即医巫闾山之简称。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辽史·地理志》 乾州海北州: “地在闾山之西,南海之北。”②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浮膺岛。见于清 《海国闻见录》。
元置,属浔州路。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江口镇。明改为驿。
即今贵州桐梓县北松坎镇。《明史·四川土司传》: 万历间,杨应龙反,总督邢玠檄应龙安稳听勘,“应龙缚渠魁,待罪松坎……于松坎设同知治焉”。即此。
又作打板、杜并足、杜瓶、杜板。即今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北岸之厨闽。《明史·外国列传·苏吉丹》: “其与国有思鲁瓦及猪蛮。猪蛮多盗,华人鲜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