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般多
亦作舒班多、说板多、硕板多。即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原系喀木地。清宣统二年 (1910)于硕般多设理事官管辖,翌年设硕督县。
亦作舒班多、说板多、硕板多。即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原系喀木地。清宣统二年 (1910)于硕般多设理事官管辖,翌年设硕督县。
在今甘肃岷县南。《资治通鉴》:南朝陈至德元年(583),“隋行军总管梁运破吐谷浑于尔汗山”。
一作桃枝岭。又名桃花岭、冯公岭。在今浙江缙云县西南三十里。《陈书·世祖纪》: 天嘉三年 (562) 三月庚寅,“司空侯安都破留异于桃支岭”。即此。
在今湖北蒲圻市西。《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府蒲圻县: 蒲首山 “在县西三十里。《志》 曰,蒲圻之首山也”。
在今山西石楼县北马村。《清一统志·汾州府》:马村关“在石楼县西北”。
十六国后赵建。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太武殿旁。《晋书·石季龙载记》: 石遵僭位后,“太武、晖华殿灾,诸门观阁荡然”。
明置大沽河口巡司,属海丰县。在今山东无棣县东北。《清一统志·武定府》:大沽河口巡司“在海丰县(今无棣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明置巡司。本朝(清)移置大山”。
亦作谷利县。唐文明元年(684)开生羌置,属当州。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西南。天宝元年(742)属江源郡。乾元元年(758)复属当州。广德后废。古县名。唐文明元年(684年)置,治今四川省黑水县南。属当州
①西周初吕尚封国。初都营丘,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一说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临淄故城)。胡公徙都薄姑,即今山东博兴县东北十五里薄姑城。献公又徙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北临淄故城。春秋时齐桓公首先称霸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兴国路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永兴县(今湖北阳兴县)。辖境约当今湖北黄石、大冶、阳新、通山等市县地。洪武九年(1376)降为兴国州。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
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今四川茂县为中心的岷江上游地区。《史记·西南夷列传》:“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冄駹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于其地置汶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