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禹门山

禹门山

①即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夹河对峙。相传大禹所凿,故名。《水经· 河水注》: “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 《经》 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 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 两山间河道狭窄,形势险峻,为秦晋间交通要冲。明、清在河东置禹门渡巡检司。

②在今贵州遵义县 (南白镇) 东北九十里禹门乡沙滩。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在此修建沙滩寺,清初改名龙兴禅院。顺治年间西蜀高僧破山弟子丈雪避乱来居,增建禅院及藏经阁,改名禹门寺。同治中,黔北农民起义成燎原之势,黎兆祺等在此筑砦自保。光绪十一年 (1885) 黎庶昌重修梵宇琳宫,名闻遐迩。禅院内有贵州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应昌的篆、隶、真三体题词摩崖,为书法家所珍重。对面子午山、青田山和渔塘,是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坟墓所在地。


(1)在贵州省遵义县东禹门乡。山上林木茂密,地势平坦。乐安江流经其下,蜿蜒曲折。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于此创沙滩寺。清初改称龙兴禅院。顺治年间西蜀高僧破山弟子丈雪避乱来居,旋开道场,易名禹门寺,广建禅院及藏经楼。同治中毁。光绪二十年(1894年)黎庶昌重修。山以寺名。河边古树参天,洞壑幽曲,有贵州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篆、隶、真三体题词摩崖。山前平远桥,结构宏伟,堤柳依依,横跨江上,长虹倒影,为“禹门六景”之一。桥头大悲阁,建于明万历年间,内祀三国蜀汉寿亭侯关羽。山右沙滩系黎氏故里,有锄经堂、蛉石斋、近溪山房、葑烟亭、藏诗坞、梦耕草堂和拙尊园等。(2)即“龙门山(1)(1)”。


猜你喜欢

  • 铁溪

    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三里。南流入镇阳江。《明史·地理志》 镇远县: “东北有铁溪,出铁山,下流入镇阳江。” 《清一统志·镇远府》: 铁溪 “首受铁山诸岩壑水,故名”。

  • 安郭亭

    在今河北安国市东南。《水经·滱水注》:滱水“又东南径任丘城南,又东南径安郭亭南。汉武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刘传富为侯国”。即此。

  • 竿子坪

    即今湖南凤凰县东北五十六里竿子坪乡。古名筸子坪。明初设筸子坪洞元帅府于此。永乐三年(1405) 改置筸子坪长官司。集镇名。在湖南省凤凰县北部、万溶江畔。竿子坪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200。俗称竹子寨,

  • 婼羌国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南。

  • 弘觉寺

    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南三十里牛首山双峰之间。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名佛窟寺。唐初,法融和尚在此谈禅,后创立牛头宗。五代南唐后主改称宏觉寺。

  • 玉峡关

    即今山西平顺县东南玉峡关。《清一统志·潞安府》:玉峡关“在壶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旧曰风门口,在隆虑万山之巅,势极险峻。明嘉靖八年置,今裁”。又作风门口。明置。在今山西省平顺县东南,地处林虑山之巅,势极

  • 冶岭山

    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四十里九回山。《水经·淄水注》:浊水“出广县为山,世谓之冶岭山”。

  • 索镇

    今山东桓台县治。南朝宋曾于此侨置索卢县,北齐废。《元史·地理志》: 太宗置新城县,“以田、索二镇属焉”。是当时已有索镇之名。1950年桓台县迁治于此。在山东省桓台县境东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4.8

  • 长川壁画墓

    在今吉林集安市东北五十里黄柏乡长川村北山麓台地上。大约为5世纪末高句丽贵族墓。长川一号墓是一座封土石室墓, 由墓道、前室、甬道、后室四部分组成。前室、后室四壁及藻井和通道两壁均有彩色壁画,展现了当年高

  • 东馆驿

    明置,在今湖北麻城市东。《方舆纪要》卷76麻城县:东馆驿“在县东。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