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驿
明置,即今广西柳江县东南穿山乡。《方舆纪要》 卷109马平县: 穿山驿,“马驿也。有穿山堡”。清置穿山巡司于此。
明置,即今广西柳江县东南穿山乡。《方舆纪要》 卷109马平县: 穿山驿,“马驿也。有穿山堡”。清置穿山巡司于此。
在今河南遂平县东南三十里张柴村东。《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祐“守兴桥栅”。即此。在今河南省遂平县东南张柴村东。《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将李祐“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
在今广西马山县西岜等村。《清一统志·思恩府》:岜等墟“在旧城土司东北五十里红水江南,与兴隆土司接界”。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市东南雅鲁林场。以雅鲁河为名。《清史稿·地理志》: 布西直隶厅有 “雅鲁” 等车站。“雅鲁”,鄂伦春语意为河流。
即今四川潼南县。《清一统志 · 潼川府二》: 梓潼镇 “在遂宁县界。县丞兼批验所大使驻此”。1912年于此置东安县,1914年改为潼南县。在重庆市潼南县中部、涪江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51.1平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苏堤上。周密《武林旧事》卷5:苏公堤“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自北而南分别为:跨虹桥、东浦桥、压堤桥、望山桥、锁澜桥、映波桥。 “六桥烟柳”为杭州胜景之一。
即今广东陆丰县东南鳌江、流江。《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甲子门水在“县东二百十里。《志》云:县有大陂、龙溪诸水,俱由此入海。海上有大石壁立,上下各有六十甲子字,故名。……明嘉靖中,倭寇广州,败还甲子
亦作夷仪岭。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元和志》卷15龙冈县:“夷仪岭在县西一百五十七里。”《寰宇记》卷59龙冈县:夷仪岭,“《晋地道记》云:乐平东南有夷仪,道通襄国。夷仪山在城北故塞”。
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南六十里。为唐折冲府。《方舆纪要》 卷54蒲城县: 温汤府 “有温汤,源出沮水岸,西流二里,仍入于沮水”。
明置,属辽海卫。即今辽宁开原市西、辽河东岸丈沟子村。民国《奉天通志》卷74开原县:“丈沟子村西,古为商船停泊之所……开原城西老米湾者是也。”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野王县置,为怀州治。治所即今河南沁阳市。大业三年 (607) 为河内郡治。唐为怀州治。元为怀庆路治。明为怀庆府治。1913年改为沁阳县。古旧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