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索县

索县

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六十里。东汉改为汉寿县。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北断港头乡城址村。为武陵郡治。南临渐水。东汉阳嘉三年(134年)改为汉寿县。(2)今县名。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唐古拉山南麓。属那曲地区。面积5800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1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亚拉镇。索,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蒙古族”。曾译琐庄、锁庄子、索格,还写为所宗、索克、索真登寺。元为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地。明时在这一带形成了霍尔三十九族,即指蒙古人的三十九个部落,简称“三十九族”。今县境就为原三十九族辖地。先归占据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土默特等部管辖,明崇祯十年(1637年)又被和硕特部固始汗统辖。清顺治时始管辖该地。雍正三年(1725年)归青海办事大臣辖,设三十九族“基巧”(总管),直属理藩院夷情衙门。乾隆十六年(1751年)归驻藏大臣直辖。1916年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将三十九族改置“霍尔基”(即霍尔地区总管)。1942年又将霍尔基划入新建的“绛曲基巧”(即藏北总管),把三十九族先后被分置为丁青、巴青、比如、色札、聂荣、尺牍六宗。而三十九族辖区的索巴、荣布、军巴三部落,于1916年另置索宗,划归哲蚌寺辖。1951年属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辖。1960年改设索县,属那曲专区。1962年将边坝县江达区划入索县辖。1970年属那曲地区。地处怒江上游,属西高东低的倾斜地势,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属高原亚寒带气候。为以牧业为主的县,放牧有牦牛、犏牛、藏系绵羊、山羊等。农产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籽、马铃薯等。野生动物有雪豹、岩羊、猞猁、水獭、黄羊、熊等。产冬虫夏草、贝母、知母、黄连、茯苓、党参、雪莲、黄芪等药材。矿产有锡、铅、煤、硫黄、石膏等。有木材加工厂以及民族手工业产品氆氇、卡垫、制陶等。黑昌公路经县驻地,可与青藏公路相连,通抵拉萨。古迹有赞丹寺等。


猜你喜欢

  • 防陵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 拔之。”《正义》:“城在相州安阳县南二十里,因防水为名。”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南。因邑北防水得名。《史记

  • 离石

    战国赵邑。即今山西离石县。《史记·赵世家》: 肃侯二十二年 (前328),赵疵与秦战,“秦杀疵河西,取我蔺、离石”。古邑名。战国赵邑。即今山西省吕梁市。因邑东北有离石水,故名。赵肃侯二十二年(前328

  • 良国县

    南齐置,为隆川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六靖镇。南朝梁改为陆川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南陆靖。为陆川郡治。南朝梁、陈间改为陆川县。

  • 石西州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东南上石镇。北宋嘉祐后分为上、下石西州,于此置上石西州。唐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西南上石。北宋嘉祐间改为上石西州。

  • 老河

    即今内蒙古赤峰市东老哈河。《方舆纪要》卷18大宁卫:“老河在卫南。《志》云,出会州西北,经兴州南,又经大宁城南里许,复东北流,与黄河(潢水)合。”

  • 龙潭长官司

    元末明玉珍改龙潭宣抚司置,属施州。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二十里龙潭司乡。明洪武四年(1371)改为安抚司。

  • 麦穰长官司

    元置,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元置,治今贵州省贵阳市东北。属顺元宣抚司。后废。

  • 上水河

    在今云南保山市内。《方舆纪要》卷118保山县:上水河“在城内。又有下水河,源出九龙池及宝盖山箐,合流入城,贯穿委港而达于东河。东河亦曰郎义河,源出龙泉,流经郎义村合清水河,南入峡口洞”。集镇名。在山东

  • 北舞镇

    一名北舞渡。北宋置,属舞阳县。即今河南舞阳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元置巡检司。地当冲要,为县北巨镇。清咸丰九年(1859)南阳镇总兵丘联恩部被捻军围歼于此。

  • 资水

    ①即今河北磁水。《寰宇记》 卷60无极县:资河 “从镇州九门县东北界,资河水入无极界,东南入滹沱河”。即此。②在今湖南省中部。南源夫夷水出广西资源县南,西源赦水出城步苗族自治县北,在邵阳县汇合后,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