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紫山

紫山

①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北,与永年、武安交界处。山势耸拔,冈峦起伏。《魏书·地形志》: 邯郸县有 “紫山”。《寰宇记》 卷58临洺县引 《隋图经》:“临洺紫山,春夏有气蓊郁。山下有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岩间有紫石英。”

②在今安徽宁国县西南,接绩溪县界。《方舆纪要》 卷28宁国县: 紫山在 “县南百里。高数百仞,周二百里。有龙池、龙井。其北为前坞诸岭,稍西北曰蜀洪山,胡乐巡司置于此”。

③一名紫灵山。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北二十五里。《水经·淯水注》: “淯水又南,梅溪水注之,水出(宛) 县北紫山。”

④即今青海中部偏南之巴颜喀喇山。《新唐书·吐蕃传》: “河之上流,由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春可涉,秋夏乃胜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虏曰闷摩黎山,东距长安五千里,河源其间。”


古山名。(1)又称马服山。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2)在今湖北省枝江市南。唐代杜甫诗中“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即指此。(3)又称闷摩黎山。即今西藏自治区境内巴颜喀拉山脉。《新唐书·吐蕃传》:“紫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昆仑者也。虏曰闷摩黎山。”


猜你喜欢

  • 大亚齐国

    指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的亚齐特区一带。一名哥打拉夜。清谢清高《海录》卷中:大亚齐国“在锡哩西北,疆域稍大,由红毛浅外海西北行日余即到”。元汪大渊《岛夷志略》“重迦罗”条译作亚崎。《明史·外国列传》

  • 铜仁大江

    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22铜仁府铜仁县: 铜仁大江 “源出乌罗司 (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 西九龙山,东流经城南,又东入湖广麻阳县界,谓之锦水,下流入于沅江”。

  • 南野 (埜)

    即南壄县。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南章水南岸。东汉改作南野县。

  • 辽中京遗址

    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附近。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建,为中京道大定府治,又为辽陪都之一。《辽史·地理志》:“皇城中有祖庙,景宗、承天皇后御容殿。城池湫湿,多凿井泄之,人以为便。”宋王曾《上契丹事

  • 通泽县

    隋大业七年 (611) 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永清县西北五里通泽村。隋末废。古县名。隋大业七年(611年)置,治今河北省永清县西。属涿郡。隋末省。

  • 连枝山

    一名磨盘山。在今山西临县东。《清一统志·汾州府》:连枝山“周九十余里,与永宁州接界。枝脉蔓延,连接群山,故名”。

  • 邵伯湖

    在今江苏江都市西北运河之西。东接艾陵湖,西接白茆湖,南通新城湖,旁有邵伯埭。《舆地纪胜》卷37扬州引《元和志》云:邵伯埭“在江都县东北四十里。晋谢安镇广陵,于城东二十里筑垒,名曰新城。城北二十里有埭,

  • 香林寺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北二里。清 《日下旧闻考》卷114引 《盘山志》: 香林寺 “翁同、鹅泉流峙左右,蓟亭之胜概也”。又引明冯有经 《重修香林寺碑略》称: 香林寺 “创自汉,缮于唐,迨明正统尝葺治焉”。②

  • 三巴

    ①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建安六年(201)改固陵为巴东,改巴郡为巴西,改永宁为巴郡,合称三巴。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大部分地区。南朝宋泰始五年(469)以益州之巴郡、巴西

  • 姐勒

    即今云南瑞丽市东十里姐勒乡。清初为勐卯安抚司治。傣语 “姐” 为城,“勒” 为上方,意即城在上方。因在勐卯城上方而得名。集镇名。在云南省瑞丽市东南部、瑞丽江北侧。姐勒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70。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