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溪山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南。《清 一统志·曲靖府》 “紫溪山” 条引 《府志》: “明洪武二十六年,越州蛮阿资叛据龙窝,沐春讨之,至紫溪败其党,直抵龙窝擒之。”
(1)古山名。在今云南省曲靖市东南。明初沐春讨当地土酋于此。(2)今山名。在云南省楚雄市西。又名紫金山,由紫溪、微溪二山组成。主峰海拔2502米。针叶林覆盖。原有寺观百余座,均为明代建筑。明、清两代为地方风景名胜。今已毁八九。微溪山有《护法明公德运碑》,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立,为研究大理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南。《清 一统志·曲靖府》 “紫溪山” 条引 《府志》: “明洪武二十六年,越州蛮阿资叛据龙窝,沐春讨之,至紫溪败其党,直抵龙窝擒之。”
(1)古山名。在今云南省曲靖市东南。明初沐春讨当地土酋于此。(2)今山名。在云南省楚雄市西。又名紫金山,由紫溪、微溪二山组成。主峰海拔2502米。针叶林覆盖。原有寺观百余座,均为明代建筑。明、清两代为地方风景名胜。今已毁八九。微溪山有《护法明公德运碑》,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立,为研究大理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今广东高州市东。《方舆纪要》卷104高州府茂名县:东门营“在府城东”。
即玉夺三巴桥。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清《西藏图考》 卷5: 琉璃桥 “在西藏堡外上布达拉山大道”。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 (885)置,治洋州 (今陕西西乡县)。北宋初废。②唐方镇名。天祐二年 (905) 改戎昭军置,治所在均州 (今湖北丹江市西北)。次年废。(1)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北新港镇。清时有千总驻防。
明置,属铜仁府。即今贵州江口县东北桃映乡。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13: “桃映,城北六十里。高山峻岭,中有市场。苗民杂处,极为险要。”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三里。明《寰宇通志》卷57辰州府:时住山“蜀汉诸葛亮行师驻此”。
又作于窴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西城(今新疆和田县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唐置毗沙都督府。西域城国。于阗,又作于寘、于遁,《大唐西域记》称作瞿萨旦那,元代又称忽炭、五端、斡端等。汉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北。明金幼孜《北征录》:“晚次通川甸,即应昌东二海子间。上登山遥望,指海边石山曰:‘此即三石山也’。”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清一统志·荆州府》: 五代南平高氏三王墓 “在江陵县西龙山乡郝泉里。武信王季兴、文献王从诲、正懿王保融也”。
西汉文帝元年 (前179),为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景帝五年 (前152) 改为国。武帝元鼎三年 (前114) 复改为郡。四年移治元氏县 (今河北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