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渌县
1916年改忠县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东门镇西南旧城。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与扶南、同正二县合并为扶绥县。
旧县名。1916年由扶南县承审之土忠州土司改置,治旧土忠州城(今广西扶绥县西南旧城)。1952年撤销,与扶南、同正两县合并,设置扶绥县。迁治今扶绥县驻地新宁镇。
1916年改忠县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东门镇西南旧城。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与扶南、同正二县合并为扶绥县。
旧县名。1916年由扶南县承审之土忠州土司改置,治旧土忠州城(今广西扶绥县西南旧城)。1952年撤销,与扶南、同正两县合并,设置扶绥县。迁治今扶绥县驻地新宁镇。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施秉前江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村。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镇远州。正统九年 (1444) 改设施秉县。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年 (385),前秦将李辨、都水使者彭和正 “屯于韮园”。秦王苻坚召之,不至。寻 “坚过袭韮园,李辨奔燕,彭和正慙,自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资治通鉴》
北魏太和四年(480)置,属南秦州。治所赤万县(今甘肃武都县黄坪乡境)。后废。西魏置,治赤万县(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辖境约当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部和文县东北部。属武州。北周废。
清宣统三年 (1911) 置,属康定府。治所在今四川雅江县雅砻江东岸河口乡。1913年改为雅江县。(1)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治今四川省雅江县。属康定府。1913年改名雅江县。(2
明初置,属建昌县。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5建昌县“芦潭镇”条:“县西七十里,旧有谷源巡司。”古镇名。在今江西省永修县西。北宋置,属建昌县,后废。
在今河南汝州市东北。《方舆纪要》卷51汝州:沛公垒“在州东北大刘山南。汉高入关时驻此。世祖西征,亦尝驻焉。故山有大刘、小刘之称”。
即今越南河内市。安南李陈朝之都。安南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卷2:顺天元年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秋七月,帝(李公蕴)自华闾城徙都于京府大罗城。暂泊城下,黄龙见于御舟,因改其城曰升龙城。……遂于升
即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南之龙泉山。《元和志》卷31:灵池县“分栋山在县东十五里。其地北连秦陇,南入资泸,其于东川郡,此为隔门也”。《寰宇记》卷76阳安县:“在县西七十里。《益州记》云:蜀人谓岭为栋。”明曹
北宋大观二年 (1108) 置,为溱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吹角乡。宣和二年 (1120) 废为砦。(溱zhēn) 古县名。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置,治今重庆市綦江县南吹角,属溱州。宣和二年(1
在今河南杞县东南十里。《资治通鉴》: 唐至德元年 (756),张巡守雍丘,夜袭敌于白沙涡,“还,至桃陵,遇赋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即此。在今河南省杞县东南。唐至德初张巡守雍丘,击安禄山军于白沙涡,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