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州
清宣统元年 (1909) 置,属临江府。治所在伊力嘎 (今黑龙江省抚远县)。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因 “地当东三省东北之极边,故名”。1913年降为绥远县。
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今黑龙江省抚远县。1913年改置县。
清宣统元年 (1909) 置,属临江府。治所在伊力嘎 (今黑龙江省抚远县)。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因 “地当东三省东北之极边,故名”。1913年降为绥远县。
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今黑龙江省抚远县。1913年改置县。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霍鲁河上游。《清一统志·吉林一》 “喀穆尼窝集” 条下:“和罗窝集,在 (宁古塔) 城东北一千七百里。” 霍鲁河源于此。
亦名戴天山、大匡山。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北大康镇境。《方舆胜览》卷54绵州:康山“在彰明县北。……彰明,绵州之属邑,有大小康山,(李)白读书于大康山”。《方舆纪要》卷67彰明县:大匡山在“县北五十里。一名
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76黔州:“小歌罗山在黔江县东北五十二里。”
即白水胡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奇姆肯特东南。《新唐书·西域传·龟兹》:呾逻私城“西南赢二百里至白水城”。即“白水胡城”。
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驻牧地在今新疆和静县北。
即幕府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长江南岸。垄多石,居人煅以取灰,故又名石灰山。《明史·太祖纪》:至正二十年(1360), 陈友谅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府,太祖命“常遇春伏石灰山”。即此。
在今湖北恩施市西北。《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九度溪“在卫北。源出四川石柱宣抚司,流入卫境,至都亭山下,又东入清江。居民多引水灌溉”。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广南西路宣抚司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即今云南广南县。清乾隆元年(1736)在府治增设宝宁县。1913年废。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元广南西路宣抚司置,治今云南省广南县。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龙州。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南凤山镇古城村。贞观七年 (633)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西南。属龙州。贞观七年(633年)省入龙城县。
在今广东梅县西北。《元丰九域志》 卷9:梅州程乡县有程江。《舆地纪胜》 卷102梅州: 程江“在州之西北七十里。自义化涤源,浮于石坑,达于程源,历安仁归城南而会宁昌、长乐二江,以赴海焉。盖因程皎姓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