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为县
唐贞观十四年 (640) 改邪施县置,属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寰宇记》 卷121播州芙蓉县: 废罗为县 “以界内罗为水为名”。显庆五年 (660) 废。
唐贞观十四年 (640) 改邪施县置,属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寰宇记》 卷121播州芙蓉县: 废罗为县 “以界内罗为水为名”。显庆五年 (660) 废。
亦作汪艾河。即今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西岸之洪玛克塔河。清康熙《皇舆全览图》:库页岛西海岸有“汪艾河”。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4:大长岛(今库页岛)“西流入海者有八”,白恬必河口之南为“汪艾河口”。
①五代唐长兴三年(932)置,治所在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北宋乾德初废。②北宋天圣七年(1029)改永定军置,治所在博野县(今河北蠡县)。宣和七年(1125)废。寻复。金天会七年(1129)升为
①明洪武九年 (1376) 降渠州置,属广安州。治所即今四川渠县。以滨渠江为名。清属顺庆府,嘉庆十九年 (1814) 改属绥定府。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境内东汉墓阙较多,誉为 “墓
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无梁殿满族镇。民国《黑山县志》卷2:无梁店在“县城北五十里。明代称王家屯,后改称李家屯,清乾隆五十三年以建修保安寺, 只用砖石而无栋梁,故名无梁殿镇”。
在今山东新泰市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31新泰县“上四庄”条下:“县西五十里有谷里,相传古齐、鲁会盟处。”
即区粟城。在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治西北石杆河与甘露河合流处。《梁书·林邑国传》 误作区栗城。
即土城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五云门外。《清一统志·绍兴府》:土城山“在会稽县东六里。《越绝书》:越王得西施,教习于北坛利邱里土城,三年而献吴。亦名西施山”。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崖山。《清一统志·广州府》:永福陵,“《旧志》:张世杰葬端宗于此”。
在今山东昌邑市东三十里。《水经·潍水注》: “潍水又东北径下密县故城西,城东有密埠。”即此。
即高宛县。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续汉书·郡国志》 作 “高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