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原镇
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旧为美原县治。明置美原巡司。清有县丞驻此。
在陕西省富平县东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美原镇,人口1.2万。秦代为王翦封地,土地肥沃,故名。唐咸亨二年(671年)至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为美原县治。清代设镇。1949年设美原乡,1959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棉绒、农机修配等厂。有公路通西禹公路。古迹有唐建宝塔。
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旧为美原县治。明置美原巡司。清有县丞驻此。
在陕西省富平县东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美原镇,人口1.2万。秦代为王翦封地,土地肥沃,故名。唐咸亨二年(671年)至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为美原县治。清代设镇。1949年设美原乡,1959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棉绒、农机修配等厂。有公路通西禹公路。古迹有唐建宝塔。
隋置,属六合县。即今江苏六合县南瓜埠镇。《资治通鉴》:隋开皇九年(589),“晋王广帅大军屯六合镇桃叶山”。胡注:“张舜民曰:桃叶山,即今瓜步镇之地。”
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自汉代以后常称之为漠北。亦作幕北。《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青龙元年 (233),鲜卑步度根、轲比能寇边,“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虏乃走漠北”。清代通称外蒙古 (今蒙古国
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清一统志·思南府》: 青岩关 “在务川县西北四十里,接正安州界。路通南川”。
即今山西临县西北兔坂镇。《清一统志·汾州府》 “三交镇” 条下: 兔儿坂镇 “在 (临)县西八十里”。
即今福建金门县东之峰上。明属同安县,置巡司于此。
即今四川渠江及其上游南江。《汉书·地理志》 作潜水。因水在宕渠县境内,故 《水经》 或作潜水,或作宕渠水,上游一名北水。《水经·漾水注》: “汉水又东南径宕渠县东,又东南合宕渠水,水西北出南郑县巴岭,
①战国韩宣王置,因有河、洛、伊三川而得名。《战国策·韩策三》 见“三川之守”。桓惠王时地入秦。②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一说在荥阳县(今荥阳市东北)。《史
①三国吴筑,为沿江戍守要隘。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北;一说在今燕子矶附近。宋《景定建康志》卷20“白马城”条引《金陵故事》云:“吴时沿江烽火台二所,一在石城左, 一在白马城。”②北魏置,即今山西临汾市。《
①金置,属迁安县。即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四十里建昌营镇。②清置,属四川总督。驻地在宁远府 (今四川西昌市)。后废。(1)在辽宁省建昌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
亦作大㶏水。在今河南郾城县南。《方舆纪要》卷47郾城县:大溵水“以临颍有小溵水也。自裕州叶县境流入, 至陈州商水县,而入于颍”。见“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