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邑县
唐天祐三年 (906) 改聊城县置,属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
古县名。唐天祐三年(906年)改聊城县置,治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北。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
唐天祐三年 (906) 改聊城县置,属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
古县名。唐天祐三年(906年)改聊城县置,治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北。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
在今福建漳平市北境。《清一统志·龙岩州》:马家山堡“在宁洋县北,路通永安县。本朝康熙二十一年,县令李文然建堡”。
元置。即今江苏无锡县西北洛社镇。元《析津志》 天下站名: 信州陆路有 “洛社”。
亦曰上浮桥。在今江苏南京市南镇淮桥东北,秦淮河上。《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江宁县: 武定桥 “宋淳熙中建,名曰嘉瑞浮桥。景定二年更名,亦曰上浮桥,时以长乐桥为下浮桥也”。
在上海市松江区西南部。面积43.7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石湖荡,人口 2100。相传昔有石湖庙,故名。1957年设古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并改名石湖荡镇。
明置,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南五十里黑河东岸。《皇明职方地图》中卷甘肃边镇图有龙首壁。
在今广东潮州市西。《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海阳县:三利溪“在府城西。导濠水西历潮阳、揭阳二县,回抱曲折,殆将千里,而后入海。三县利之,因名。……《通志》:三利溪,宋元祐间浚,明正统以来,日就湮塞,宏
清同治九年(1870)改阳江直隶州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东、阳西等市县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复升为直隶州。清同治五年(1866年)升阳江县置,治今广东省阳江市。
在今山东临沂市南。《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金雀山 “在兰山县 (今临沂市) 南三里。《府志》: 其西为银雀山。东西对峙,环护府治。中有桃花洞,下有泉,南流为阳明河”。
在今江苏武进县东。《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丁堰河“在府东十五里。南枕运河,北流二十里接网头河”。
1949年由江都县析置,属苏北行署区。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1950年后苏北行署驻地移此。1952年改属江苏省。简称扬,别称广陵。在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全市面积 6658 平方千米(市辖区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