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淀
在今河北雄县西南十里。北宋缘边塘泺之一。《宋史·河渠志五》: “东南起保安军,西北雄州,合百世淀、黑羊淀、小莲花淀为一水,……东起雄州,西至顺安军,合大莲花淀……为一水。” 又《清一统志·保定府二》: 莲花淀 “方三十里,新安、高阳诸水所汇也”。
在今河北雄县西南十里。北宋缘边塘泺之一。《宋史·河渠志五》: “东南起保安军,西北雄州,合百世淀、黑羊淀、小莲花淀为一水,……东起雄州,西至顺安军,合大莲花淀……为一水。” 又《清一统志·保定府二》: 莲花淀 “方三十里,新安、高阳诸水所汇也”。
①唐乾封二年 (667) 置,属沙县。在今福建宁化县东五里。开元二十四年 (736) 升为黄连县。②唐乾符二年 (875) 以故绥成县治为黄连镇,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五代南唐改为永安镇。
北魏神龟元年(518)置,为安政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子洲县西。《元和志》卷4:“大斌者,取稽胡怀化,文武杂半之义。”隋属雕阴郡。唐武德七年(624)移治魏平城(今子长县南)。贞观二年(628)又移治今子
①在今安徽贵池市东南六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7贵池县:五山“孤峰独出,其下散为五支,联络相属,巍然为群山之长”。②又名五峰山。在今广东顺德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顺德县:五山在“县东北二里
古玉山镇。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历为产盐区。清初置盐课司,乾隆十二年 (1747) 改置巡司。民国改设县佐。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面积140.8平方千米。人口3.7万。
北魏孝昌间置,属东雍州。治所在白水县(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辖境相当今山西垣曲县及河南济源市西部等地。北周属邵州。隋开皇初废。北魏皇兴四年(470年)置邵上郡,太和中省,孝昌中复置改名邵郡
即浪卡子宗。今西藏浪卡子县。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纳, 鼻也。城形如之, 土色白,故名。”
今广东广州市的别称。《寰宇记》卷157广州南海县:五羊城,“按《续南越志》,旧说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秬而至, 至今呼五羊城是也。按:其城周十里,初尉佗筑之,后为步骘修之,晚为黄巢所焚”。简称羊城。
①在今福建清流县东南铁石。明嘉靖 《清流县志》 卷2: 铁石山 “在县东南梦溪里,山高多石,坚黑如铁,又此山产铁,因名”。②即今四川冕宁县东南泸沽镇东矿头山。《华阳国志·蜀志》: 台登县 “山有砮石,
又作查里江。即今缅甸境之萨尔温江。明、清称喳哩江。《方舆纪要》 卷119镇康御夷州: 潞江在 “州西七十里,亦曰喳哩江,与潞江安抚司接界处也。天启二年木邦兵据喳哩江,镇康酋闷枳奔姚关,姚关守备遣官抚之
在今缅甸北部新维北。《方舆纪要》卷119木邦宣慰使司: “慕义山在司北。万历三十二年,陇川孟卯酋多淹叛附缅甸,负嵎于木邦境内慕义山。”古山名。在今缅甸北部新维北。《读史方舆纪要》:明万历三十二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