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县
西汉置,属六安国。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东汉属庐江郡。三国魏属安丰郡。东晋末废。南朝梁复置,属新蔡郡。北齐改为固始县。
古县名。西汉置县,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孔蓼为蓼侯于此。治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蓼城冈,属六安国。东晋末废。南朝宋泰始中于此侨置固始县。梁复为蓼县。东魏又改名固始县。
西汉置,属六安国。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东汉属庐江郡。三国魏属安丰郡。东晋末废。南朝梁复置,属新蔡郡。北齐改为固始县。
古县名。西汉置县,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孔蓼为蓼侯于此。治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蓼城冈,属六安国。东晋末废。南朝宋泰始中于此侨置固始县。梁复为蓼县。东魏又改名固始县。
即平镇。今浙江天台县西平镇。
在今湖北京山县北三十九里。原名小焕岭。又名唤岭。1940年中国共产党豫鄂边区党政军机关迁此,改名小花岭,意为革命之花。后在此建立新四军第五师。
即今四川彭山县北青龙镇。清嘉庆 《彭山县志》 卷1: 青龙场在 “治北三十里。……上通省会,下达嘉、眉,一冲道也。昔有青龙于此,后人因以名场。货贿山积,居民交易之所”。
在今福建宁德市北一百十里。《方舆纪要》卷96宁德县:外渺溪“源出政和县界, 自渔沧而下,汇诸溪之水,经县西北之青岩及霍童山下之桃花洲,及县东北十五里之合掌滩,又东至铜镜、金垂,入于海”。
即今河南封丘县西北陈固乡。民国《封丘县续志》卷2《乡镇》:“陈固镇,在县西北三十里。”
在今河南通许县西。《方舆纪要》卷47通许县:上仓城在“县西八里。五代周世宗所筑,为漕运转输之处”。
北宋置,属临颍县。在今河南临颍县境。在四川省邻水县西部。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合流,人口 1040。因地处清溪河、芭蕉河二水合流处得名。1949年为合丰乡,1958年改公社,19
又作色楞素山。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乌德利湖北。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4:黑龙江“又东有药民河自东南来注之。江心有洲。其西岸即色楞素山麓也”。
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施南宣抚司。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五十六里金洞司。清初改为金峒土司。元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长官司。永乐五年(1407年)复改安抚司。治今湖北省咸丰县西北。属施南
即今湖北黄州市北六十六里淋山河镇。清光绪 《黄冈县志》 卷24 《兵事》: 同治三年(1864) 五月,陈得才、张总愚、赖文光等众数十万入县境,自道规河、淋山河、回龙山、孙家嘴等处,纵横二百里间,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