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京

西京

①东汉迁都洛阳后,称西汉旧都长安为西京,又引申为称东汉为东京,西汉为西京。张衡有《西京赋》。

②隋炀帝建雒阳为东京,因称长安为西京。

③唐显庆二年(657)以洛阳为东都,称长安为西都,亦名西京。天宝元年(742)定称西京,至德二年(757)改称中京。

④唐至德二年(757)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因凤翔曾是肃宗的驻地,改为凤翔府,建号西京。上元元年(760)废京号。

⑤唐渤海国五京之一。在今朝鲜东北鸭绿江南岸惠山。《新唐书·渤海传》:“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渌府。领神、桓、丰、正四州……鸭渌, 朝贡道也。”《辽史·地理志》 渌州鸭渌府:“本高丽故国,渤海号西京鸭渌府。城高三丈, 广轮二十里。”

⑥唐代,南诏王寻阁勒(808—809)称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为西京。世隆改称中都。

⑦五代唐陪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同光元年(923)四月,李存勗即帝位于魏州, 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以即位前的晋王旧都太原府为西京。十一月复唐旧制,改西京为北京。

⑧五代晋改洛京为西京,在今河南洛阳市。《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天福三年(938)十月,“其洛京改为西京”。后汉、后周、北宋皆以此为西京。

⑨辽重熙十三年(1044)升云州为大同府,建号西京。故址即今山西大同市。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大同路。

⑩明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义军攻占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大西政权,名成都曰西京。清顺治三年(1646)撤销。

(11)明末李自成破西安,改为长安,号西京。


(1)西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东汉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市),因称雒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又指称西汉为西京,东汉为东京。(2)隋炀帝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市),因称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西京。(3)唐显庆二年(657年),以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为东都,因称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西京,一称西都。天宝元年(742年)定称西京,至德二载(757年)改称中京。(4)唐至德二载(757年)收复两京,还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因凤翔曾为肃宗驻地,改凤翔郡为凤翔府(治今陕西凤翔县),建号西京。上元元年(760年)废京号。(5)渤海以鸭渌府为西京,故址在今吉林省临江市,或说即今临江市西南鸭绿江南岸长城里。(6)南诏王寻阁劝时,以太和(指阳苴咩城,即今云南大理市北大理市)为西京,至世隆称帝(859年),改称中都。(7)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十一月复唐旧制,以京兆府(治今陕西西安市)为西京,至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罢京。(8)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迁都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以其为东京开封府,改东都河南府为西京,历汉、周及北宋不改。(9)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升云州为大同府(治今山西大同市),建号西京。沿至金代不改。


猜你喜欢

  • 教山

    又名历山。亦作殽山。在今山西绛县东南与垣曲县交界处。《山海经·北次三经》: 教山 “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入河”。《寰宇记》 卷47绛县: “教山今名效山,亦名罩山,在县东南八十五里。”

  • 长堤山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12涞水县:长堤山“高耸突峙,可以远眺”。

  • 天齐原

    在今陕西三原县西北。《元和志》卷1三原县:天齐原“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上有天齐祠”。《寰宇记》卷31三原县:天齐原“西连嶻��山”。

  • 天险关

    明置,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明一统志》卷72雅州:天险关“在荣经县东北(西南)四十里。据邛崃九折坂之险”。民国《荣经县志》:天险关在“治西四十五里,邛崃关下”。

  • 孤云 (雲) 山

    ①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北九十里水洞乡境。《清一统志·保宁府一》: “唐贾耽曰: 兴元之南路通巴州,中有孤云山,行者必三日始达于岭。王子韶所谓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舆地纪胜》 卷183兴元府: 孤云山 “

  • 宝塔山

    ①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卢山镇西。《方舆纪要》 卷121定番州 “卢山” 条下: “宝塔山在司 (卢山长官司,今卢山镇) 西五里。峰峦尖削如塔。”②又名嘉岭山。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侧延河岸边。因有塔而俗称宝

  • 鲁桥

    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鲁桥镇。《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 (869),徐州叛卒庞勋等作乱,“曹翔之退屯兖州也。留沧州卒四千人戍鲁桥”,即此。古泗水经此,有桥。故有鲁桥之名。即今山东省微山县西北鲁桥。《资治通

  • 兖济道

    1928年由济宁道分置,属山东省。治所在济宁县 (今山东济宁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兖州、泗水、汶上、宁阳、嘉祥、金乡、鱼台、曲阜、邹城、滕州、枣庄、微山等市县地。1928年废。

  • 祺城

    在今河南杞县西北。《寰宇记》卷1雍邱县:祺城“在县西北十八里。…… 《尔雅》 云: 淇者,吉祥名”。《方舆纪要》 卷47杞县: 祺城 “亦曰箕城。隋末,王世充尝置县于此”。

  • 天宝河

    即新门。在今河南陕县东北三门峡人门岛东。唐郑棨《开天传信录》:“天宝中,上以三门河道险束,漕运艰难,乃旁北山凿石为月河,以避湍急,名曰天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