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耳山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二十五里。《方舆胜览》 卷53眉州: 象耳山 “在彭山县。有杨祐甫十事记”。《方舆纪要》 卷71彭山县: 象耳山在 “县东北二十五里。山形耸秀,连峰接岭,南至蟆颐山下,有宝研、磨针二溪,龙池、蟹泉诸胜”。今山上有李白读书台、象耳寺遗址及唐宋以来摩岩造像及题刻。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二十五里。《方舆胜览》 卷53眉州: 象耳山 “在彭山县。有杨祐甫十事记”。《方舆纪要》 卷71彭山县: 象耳山在 “县东北二十五里。山形耸秀,连峰接岭,南至蟆颐山下,有宝研、磨针二溪,龙池、蟹泉诸胜”。今山上有李白读书台、象耳寺遗址及唐宋以来摩岩造像及题刻。
元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付答河口以下。元 《经世大典》: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有 “卑里真站”。明改别儿真站。
元置,属横州路。在今广西横县西六十里郁江北岸。明改置驿。
在今云南昌宁县南部。《清 一统志· 永昌府》: 黑泉 “在湾甸土州。泉色如黝漆,涨时飞鸟过之即坠,人犯之立毙”。集镇名。在甘肃省高台县城西北部、黑河西岸。黑泉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060。明代设黑泉驿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钦州路置,属广东行中书省。治所在安远县 (今广西钦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防城港二市及灵山县等地。洪武七年(1374) 降为钦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钦州路置,治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舆地纪胜》卷89广州:乱石山“在蒲涧后,(唐)杜审言诗曰:乍将云鸟极,还与星河次;上耸忽如飞,下临如欲坠”。即此。《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白云山”条:“乱石山在府东北二
南朝梁大同二年 (536) 分信义县置,属吴郡。治所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昆山之北。《元和志》 卷25昆山县: “因县有昆山,故名。”陈属吴州。隋开皇九年 (589) 废,十八年 (598) 复置,属
即今湖南衡南县 (驻衡阳市) 东南八十里廖田镇。清属清泉县。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清泉县图: 衡州府东南有廖田铺。
清雍正八年(1730)改仁怀县置,属遵义府。治所即今贵州赤水市。乾隆四十一年(1776)升为直隶厅,属贵州省。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为赤水厅。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治今贵州省赤水市。光绪三十
清光绪二年 (1876) 改岫岩厅置,属凤凰厅。治所在岫岩堡 (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辖境约当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地。1913年改为岫岩县。清光绪二年(1876年)改岫岩厅置,治今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
即金堂山。在今四川金堂县南三十里栖贤乡。《续高僧传·遗身篇·周益部沙门释僧崖传》:“姓牟氏,祖居涪陵。晋义熙九年,朱龄石伐蜀,涪陵儴三百家随军平讨,因止于广汉金渊山谷,崖即其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