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象郡

象郡

①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 置,治所在临尘县 (今广西崇左县境)。辖境相当今广西西部、广东西南部及贵州南部。西汉元凤五年 (前76) 废。《山海经·海内东经》: “沅水出象郡镡城西,……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 《汉书·昭帝纪》: “罢象郡,分属郁林、牂柯”,注: “臣瓒引 《茂陵书》:象郡,治临尘。” 即此。另说象郡治所在今越南中部汉西卷县附近。辖境北起横山,南抵大岭,约包括今越南天治平、广南及义平省。《汉书·地理志》: “日南郡,故秦象郡。” 又 《水经·温水注》: “寿冷水自(区粟) 城南,东与卢容水合,东注郎究,究水所积下潭为湖,谓之狼湖。浦口有秦时象郡,墟城犹存。”即此。

②南朝陈置,属龙州。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南。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为象县。

③即象山郡。治所在武化县 (今广西象州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通典》 均作象郡。


(1)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一说治象林(今越南广南省维川南茶荞地方),辖境约当今越南北、中部地区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汉改名日南郡;《汉书·地理志》:“日南郡,故秦象郡,”一说治临尘县(今广西崇左市境),辖境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广东省西南部和贵州省南部一带。西汉昭帝元凤五年(前76年)废。(2)南朝梁置,治阳寿县(今广西象州县)。隋开皇中废。(3)南朝陈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洛容南。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为象县。


猜你喜欢

  • 洛富县

    唐置,属羁縻温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南。北宋废。古县名。唐置,属桂州所领羁縻温泉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东南、清潭西。宋属宜州所领羁縻温泉州,后废。

  • 僚 (獠) 子部

    唐代的部名。在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带。后属南诏通海都督。

  • 乐门岭隘

    在今江西新干县东南。《清一统志·临江府》:乐门岭隘“在新淦县东南四十五里。路通永丰县界”。在今江西省新干县东南。清属新淦县。路通永丰县界。

  • 不二寺

    在今山西阳曲县北北留乡小直峪村。始建于五代北汉乾祐九年(956)。北宋咸平六年(1003)重建。金明昌六年(1195)大修。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补建。现寺内其他建筑已毁,仅三圣殿和祖师塔幸存。殿南有

  • 陶渠水

    即今陕西韩城市南芝川河。《水经·河水注》: 陶渠水 “出西北梁山……南径高门南,又东南径华池南,溪水又东南径夏阳县故城南,又历高阳宫北,又东南径司马子长墓北,溪水东南流入河”。《水经注疏》: “会贞按

  • 虚阁栈道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方舆纪要》 卷67灌县: 虚阁栈道在 “县西十里。《古今集记》: 县西十余里有虚阁栈道,二十五里有石笋阁道,三十里有龙洞阁道”。

  • 香林寺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北二里。清 《日下旧闻考》卷114引 《盘山志》: 香林寺 “翁同、鹅泉流峙左右,蓟亭之胜概也”。又引明冯有经 《重修香林寺碑略》称: 香林寺 “创自汉,缮于唐,迨明正统尝葺治焉”。②

  • 保定巡抚

    明正统十年 (1445) 命侍郎巡抚保定等处,但尚未专设。成化八年 (1472) 从居庸关中分顺天巡抚地为两巡抚,其西巡抚保定等府,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统辖保定、真定、河间、顺德、大名、广平六府

  • 渠宁镇

    清置,属中卫县。即今宁夏中卫县东北渠口农场。旧设渠口堡及渠口驿,驿丞兼管宁安驿,故名。《清史稿·地理志》 宁夏府中卫县: “巡司驻渠宁。”

  • 将村

    即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星村镇。元至大四年(1311) 于此置将村巡司。明初改置星村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