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麻径
在今广东高明市(高明镇)西南。《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明县:赤麻径“在县(治今明城镇)东南三十里, 为新会贼往来门户,……设官兵戍守”。
在今广东高明市(高明镇)西南。《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明县:赤麻径“在县(治今明城镇)东南三十里, 为新会贼往来门户,……设官兵戍守”。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魏书·太宗纪》:泰常八年 (423),拓跋嗣自南而北巡,秋七月,幸三会屋侯泉”。即此。在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北魏泰常八年(423年),魏主拓跋嗣“如三会屋侯泉”,即此。
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4赵州:“龙平山在州东北宋子城之西。相传山木高耸,一日风雨骤至, 龙过而夷其半, 因名。”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北。大业三年 (607) 改为真阳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南省正阳县北。大业初改名真阳县。
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5岐山县: 金牙关 “在县西南百里,亦南山隘道也”。
又名施州江、唐崖河、唐昌河。即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之阿蓬江,为乌江支流。《寰宇记》卷120黔江县:“阿蓬水一名太平水。东北自施州清江县界来,西南流经县北一里,又南入洪杜县界。”此水源出湖北利川
亦作火站。即今塔吉克斯坦苦盏。《明史·西域传》:坤城“奉贡通名天朝者”有火占。
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7永安州:古眉山,“旧设古眉巡司于山东麓,今废”。明成化三年(1467),韩雍镇压大藤峡瑶族起义,令夏正越此山,伏林峒扼其东岸。
即黑石渡。又名黑水关。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洛水津渡处。《资治通鉴》: 隋义宁元年 (617),“王世充夜渡洛水,营于黑石…… (李) 密自洛南策马直趣黑石”,败世充。即此。集镇名。在今吉林省敦化市中部、
即浪弥州。 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 汉源等县境。
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2木册长官司: 栖凤山在 “司北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