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辽阳县

辽阳县

①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辽中县东北茨榆坨镇偏堡子。东汉属玄菟郡。西晋废。

②北魏孝昌二年(526)于故轑阳县置,属乐平郡。治所即今山西左权县。《北齐书·文宣纪》:天保十年(559),“帝如辽阳甘露寺, ……禅居深观,唯帝国大政奏闻”。北齐废。

③辽置,为辽阳府治。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金仍将辽阳府治。元为辽阳路治。明初废。清顺治十年(1653)复置,属辽阳府。康熙三年(1664)升为州。1913年又改为县,属奉天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58年裁入辽阳市。1961年复置,1968年又裁入辽阳市。1980年复置,迁驻首山镇。即今辽阳县。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辽宁省辽中县东偏堡子村古城。属辽东郡。东汉永初元年(107年)改属玄菟郡。西晋废。(2)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改轑阳县置,治今山西省左权县。属乐平郡。《北齐书·文宣纪》:北齐天保十年(559年),帝如辽阳甘露寺,裨居深观,唯军国大政奏闻,即此。北齐废。(2)今县名。在辽宁省中部。属辽阳市。面积 2853 平方千米。人口59.4万。辖14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首山镇。秦置襄平县,治今辽阳市老城,唐废。辽阳一名始于汉代。西汉置辽阳县,治今辽中县茨榆坨镇偏堡子古城址,地处小辽水(今浑河)之北,故名“辽阳”。西汉属辽东郡,东汉改属玄菟郡。西晋废。辽复置辽阳县于今辽阳市,为辽阳府治。元为辽阳路治。明初改置定辽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为后金国都。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辽阳府,治辽阳县。顺治十四年罢府存县,县改属奉天府。康熙三年(1664年)升辽阳县为州,属奉天府。1912年属奉天省辽阳州,1913年改辽阳县,属奉天省,1929年属辽宁省。1937年析辽阳县城区建辽阳市。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属辽宁省,为辽阳专员公署辖。1958年市县合并,称辽阳市,1961年市、县分治,辽阳县属鞍山市。1965年属辽南专区。1968年并入辽阳市。1980年恢复辽阳县,治今首山镇,属辽阳市。1996年灯塔县改市。境内东部为丘陵山地,西部为辽河平原一部分。河流有浑河、太子河、汤河、兰河等。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农产玉米、稻、高粱等。矿产有石油、铁、铜、铅、煤、大理石等。有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等。有沈大、辽本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202国道和沈环、沈营等公路。名胜古迹有首山清风寺、塔湾塔。


猜你喜欢

  • 栗传镇

    北宋置,属永新县。在今江西莲花县西南。古镇名。北宋置,在今江西省永新县西北。明时于此置巡检司。

  • 沾 (霑) 益县

    1913年改沾益州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在今云南曲靖市北二十六里西平镇。1916年直属云南省。1983年与曲靖县合并建曲靖市。

  • 勃窣野

    即悉补野的异译。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新唐书· 吐蕃传》: “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窣野。” 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乃东、穷结等县境。

  • 乐民墟

    即今广西浦北县北乐民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61:合浦县东北有乐民墟。

  • 土桥集

    即今山东陵县西北土桥镇。旧属德州。清光绪《山东通志》卷1《舆图志》:德州东南有土桥街。

  • 县前水

    即今江西上犹县南上犹江。《明一统志》卷58南安府:县前水“在上犹县治南。源发自县西,会北胜水、横水、礼信水、料水、稍水,流经县前下入南野水”。《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上犹县:县前水“在县城南。源出桂阳

  • 乐寿县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城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寰宇记》卷63深州乐寿县:“取其理城(乐寿亭)为名。”大业初属河间郡,十三年(617)移治今献县。唐属瀛州。元属献州。明洪武初废。古

  • 南新丰 (豐) 县

    北魏孝昌三年 (527) 置,为渭南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四里。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名渭南县。

  • 聿赍城

    南诏属剑川节度使,在今云南德钦县南。《蛮书》卷6:敛寻城“皆施蛮、顺蛮部落今所居之地也。又西北至聿赍城,又西北至弄视川”。宋大理废。在今云南省德钦县境。南诏属剑川节度使。

  • 蒙化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蒙化府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二十年 (1283) 降为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蒙化府置,治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辖境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