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连州

连州

①隋开皇十年(590)置,治所在桂阳县(今广东连州市)。《元和志》卷29:连州“因黄连岭为名”。大业初改为熙平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连州。天宝元年(742)改为连山郡, 乾元元年(758)复为连州。辖境相当今广东连州市、阳山县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元至元十七年(1280)升为连州路,十九年(1282)复改为连州,升桂阳县为桂阳州。明洪武二年(1369)并桂阳州入连州,寻废。十四年(1381)复置,属广州府。治所即今连州市。清雍正五年(1727)升为直隶州,属广东省。1912年改为连县。

②唐置,为縻筠州,属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南。一说在筠连县西南廉溪场。宋属叙州。元时与筠州合并为筠连州。


(1)隋开皇十年(590年)置,治桂阳县(今广东连州市)。因黄连岭为名。大业三年(607年)改为熙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连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连州市及连山、阳山等县地。天宝、至德年间曾改为连山郡。乾元后复为连州。宋属广南东路。元移治今连州市。至元中升为路,不久降为州。辖境缩小,属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十四年复置。辖境同唐,属广州府。清雍正年间升为直隶州,属广东省。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割连山县置连山厅,辖境又小。1912年废,改州为县。(2)唐置羁縻州,治今四川省筠连县境。属戎州都督府。元初与筠州合并为筠连州。


猜你喜欢

  • 马径

    即马鞍山。在今广东广州市区北部。《宋史·刘鋹传》:开宝四年(971)伐南汉,潘美破英、雄二州,至泷头,“过马径,去广城十里,砦于双女山下”。即此。在今广东省广州市区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潘美伐

  • 大溪河

    ①又名白水。即今四川乌江西支流鸭江。《清一统志·重庆府一》:白水“源出南川县南,东北流入涪州界,即今大溪河也”。②即今四川平武县北之白马河。《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大溪河“在府西北二十五里。《

  • 绕角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左传》:成公六年 (前585),“晋栾书救郑,与楚师遇于绕角”。杜注: “绕角,郑地。”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左传》成公六年(前585年):“晋栾书

  • 木门镇

    北宋置,属流江县。即今四川大竹县。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8:大竹县“昔治在凤来乡,接渠县界,今治在木门镇。《志》云:县东门城内二小冈上,有两木对生交合,形如阙门,元徙县治于此”。在四川省旺苍县东南

  • 鄈丘

    在今山西万荣县东北。《水经·汾水注》:“汾水西径鄈丘北,故汉氏之方泽也。” 《方舆纪要》卷41荣河县: 脽丘 “碑文有云: 脽上祠者,本魏晋鄈丘之旧,汉家后土之宫。汾水合河,梁山对麓是也”。

  • 河清县

    唐先天元年 (712) 改大基县置,属洛州(后属河南府)。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大顺初移治柏崖 (今孟津县东南)。北宋开宝元年 (968)移治白波镇 (今孟津县东南二十五里)。金改名孟津县。古县名。

  • 下三府

    指明、清时期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三府,相当今浙江省的杭州市、临安市、富阳市一线及杭州湾以北地区。明、清两代习称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三府为下三府,称宁波、绍兴、台州(治今临海市)、金华、衢州、严州(

  • 古垒

    ①在今河南安阳市北十里。《方舆纪要》卷49彰德府安阳县:古垒“南北斜长五里。唐郭子仪等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时,营垒于此”。②亦作格烈、格列。当在今越南中部义平省广义一带。《明史·占城传》:正统十二年(

  • 歇马营

    在今河南尉氏县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开封府二》: 歇马营 “金哀宗尝驻跸”。

  • 封禁山水

    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 封禁山水 “源自上饶界封禁山,东流过浑潭石,合永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