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放副宣抚司
明万历十二年 (1584) 分陇川宣抚司地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遮放城 (今云南潞西县西南七十四里遮放镇)。傣语 “遮” 为城,“放” 为艳丽,意为艳丽之城。一说 “放” 为原芒市土司的姓(后改姓方),意即放土司住过的城。清属腾越厅。民国废。
明万历十二年 (1584) 分陇川宣抚司地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遮放城 (今云南潞西县西南七十四里遮放镇)。傣语 “遮” 为城,“放” 为艳丽,意为艳丽之城。一说 “放” 为原芒市土司的姓(后改姓方),意即放土司住过的城。清属腾越厅。民国废。
即今上海市杨浦区东北部沈行。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上海县东北有“沈行”。
北宋置,在今浙江海盐县东北海沙场。《元丰九域志》卷5秀州海盐县有“沙要”盐场。即今浙江省海盐县东北海沙场。北宋属海盐县。
即今洱海。在云南西部,大理市东。汉至南朝称叶榆泽。《汉书·地理志》 叶榆县:“叶榆泽在东。”
唐于木底城置,属安东都护府。治所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木奇镇。后废。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木奇镇。唐总章二年(669年),薛仁贵攻拔高丽木底城后置。属安东都护府。至德后废。
在今河北遵化市马兰峪西清东陵中惠陵之西。是穆宗同治帝四个贵妃的陵寝。
1949年8月为建设草山风景区由台北市析置,驻阳明山 (今台湾台北市北阳明山)。1950年9月改名阳明山管理局。1967年撤销,并入台北市。1949年由台北市析置(县级),治今台湾省台北市北阳明山。1
1948年由枣庄市及陶庄矿区合置,治枣庄镇 (今山东枣庄市)。1950年撤销,并入峄县。
①在今江西于都县北。《寰宇记》 卷108虔州雩都县: 雩水 “源出雩山,在县东北四十二里,西南(流) 五十里,经县前,合贡水”。《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雩水,“ 《省志》,在 (雩都) 县北三十二里
旧名因胜寺。西晋永熙中建,在今江苏丹徒市西五州山麓。北宋熙宁中改名显慈寺,后废。明万历间复建为因胜寺,清乾隆二十二年 (1757) 御题寺额改为净因寺。
在今江苏苏州市凤凰街南端,跨十全河上。《清一统志》 引 《苏州府志》: 带城桥 “迤逦近府治城南,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