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弘风县。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南延水关镇。《方舆纪要》卷57肤施县:延水城“(唐贞观)二十三年改安人县为宏风县。神龙元年改为延水县”。古县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改安民县置,治今陕西省延川县东南
亦曰赤岸。在今陕西留坝县东北。《水经·沔水注》引诸葛亮《与兄瑾书》云:“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又云
在今广东潮安县北韩江西岸。《元丰九域志》卷9海阳县:有“强丰济一银场”。《宋史·地理志》:海阳县有丰济银场。北宋置,在今广东省丰顺县东。属海阳县。
即今江西宜春市西北一百五十 一里慈化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5: 宜春县西北有慈化寺。民国 《宜春县志》 卷11: 慈化 “距城一百二十里。殿宇巍峨,慈化佛场在焉”。
亦作漓水。即今广西东部之桂江 (漓江)。《汉书·地理志》 零陵县: “又有离水,东南至广信入郁林,行九百八十里。” 《史记·南越列传》: 元鼎五年 (前112) 灭南越,“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
即今河北青龙县西北都山。唐韩愈《乌氏庙碑铭》曰:乌承玭“从战捺禄,走可突于渤海海上,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尚书(承玭)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垒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方舆纪要》卷18大
唐武德七年 (624) 置,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十八盘岭南。控扼傥骆道,为秦岭南北交通要隘。《元和志》 卷2京兆府盩厔县: 骆谷关 “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武德七年,开骆谷道以通梁州,在今关北九里。贞观四年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岳庙之西。明嘉靖《衡州府志》卷2:安上峰“上有舜庙、舜溪、舜洞。昔舜往九嶷过此休息,因名”。
当为赖乡。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十里。《史记·灌婴传》: “攻苦、谯,复得亚将周兰,与汉王会颐乡。” 即此。《续汉书·郡国志》 苦县有赖乡。颐为赖之讹。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南。秦、汉之际灌婴会刘邦于此。
即今河南确山县西石滚河乡。民国《确山县志》卷1:“清顺治三年新编乡”中,“有集曰石滚河,在邑西迤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