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那曲县

那曲县

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属那曲地区。面积1.6万平方千米。人口8.3万。辖1镇、19乡。县人民政府驻那曲镇。那曲,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黑河、黑水”。名称源于流经境内怒江上游的那曲(河)。清代曾把这一藏语地名,以蒙古语用汉字意译作喀拉乌苏、哈拉乌苏、喀喇乌苏,还译成纳曲卡、那克楚、那曲卡。元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地。明属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辖区。清统治西藏后,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始置坎囊宗。后演变更名为意译的黑河宗,而后又音译为那曲宗。属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辖。1942年在现那曲地区范围内置“绛曲基巧”(藏北总管),那曲宗归其辖。当时那曲宗(黑河宗)辖巴尔达、桑雄、安多等七大部落。1960年改设黑河县,属那曲专区。1965年改称为那曲县。1970年属那曲地区。地处唐古拉山南麓与念青唐古拉山北麓。地形以山地为主,间有盆地。平均海拔 4500 米。属高原亚寒带气候。为纯牧业县,畜产有牦牛、藏系绵羊及马匹。野生动物有岩羊、藏野驴、猞猁、狐狸、水獭、旱獭、獐、熊等以及黑颈鹤、藏雪鸡等禽类。产冬虫夏草、贝母、雪莲、瑞香狼毒等药材。矿产有铬、铅、锌、铁、锑、沙金、硫、煤等。有汽车修配、民族制帽、粮油食品加工、皮革加工等厂。青藏铁路(在建)和青藏公路、黑昌公路、黑阿公路交叉穿越县境。名胜古迹有孝登寺。每年8月有赛马节。


猜你喜欢

  • 同罗水

    今蒙古国色楞格省东南哈拉河。《隋书·铁勒传》:独洛河北有同罗部。唐杜佑《通典》卷199:“多览葛,在[薛]延陀东界,居同罗水。”突厥文碑作Tongra。今哈拉河在土拉河北,其上游名通格勒河,即古同罗水

  • 张赵泊

    在今山西平遥县北。《方舆纪要》卷42平遥县:“张赵泊在县西北三十里,一名壤公泊。”

  • 平望湖

    即今江苏兴化市北平旺湖。《舆地纪胜》卷43高邮军:平望湖“在兴化县西一十八里”。《方舆纪要》卷23兴化县:平望湖在“县北二十里。南接官塘,中有冈阜,四望平坦,因名”。

  • 常丰 (豐) 堰

    在今江苏盐城市至阜宁县间串场河东岸,为捍海堰的一段。《新唐书·地理志》 山阳县: “有常丰堰,大历中,黜陟使李承置以溉田。” 今为范公堤北段。

  • 吴越国

    五代十国之一,系钱镠建立的地方政权。唐昭宗景福二年(893),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浙西观察使、润州刺史,乾宁三年(896)兼镇东军节度使,据有两浙。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太祖封钱镠为吴越王,遂立吴越

  • 景德镇

    ①北宋真宗景德中置,属浮梁县。即今江西景德镇市。为中国古代陶瓷业中心之一。素有 “瓷都” 之称。《方舆纪要》 卷85浮梁县: 景德镇 “水土宜陶。宋景德中置镇于此,因以景德为名”。旧与佛山、汉口、朱仙

  • 阿布喇勒山

    又作独山、阿布兰山。即今新疆尼勒克县南阿布热勒山。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哈什河“又西经阿布喇勒山北。阿布喇勒者在惠宁城正东,自城闉东眺,孤嶂高耸,众峰皆断。故谚曰独山焉”。

  • 报圣寺

    在唐长安城兴宁坊,今陕西西安市内。宋敏求《长安志》卷10:报圣寺“宣宗时河湟平, 出内藏缗帛建报圣寺于京城,设宪宗圣容于介福殿,又建虔恩殿为更衣之所,帝数临幸焉”。

  • 铜鼓卫

    明洪武三十年 (1397) 改铜鼓千户所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东南铜鼓乡。二年后废。建文四年 (1402) 复置,清雍正五年 (1727)改置锦屏县。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改铜鼓千户所

  • 莞塘

    又名谢塘。在今江苏金坛市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金坛县: 莞塘,“ 《志》 云:梁大同五年,南台侍御史谢贺之壅水为塘,种莞其中,因名。或曰南北谢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