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邺县

邺县

①战国魏置,秦属邯郸郡。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西汉为魏郡治。东汉末相继为冀州、相州治。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王,定都于此。三国魏都洛阳,邺仍为五都之一。十六国后赵、前燕、北朝东魏、北齐皆定都于此。成为河北地区最繁富的大都市之一。有两城,南北相连,北城为曹魏因旧城增筑。《水经·浊漳水注》:“城之西北有三台(按:即冰井、铜爵、金虎),皆因城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城址在今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以东一带。南城为东魏初年高欢所筑,城周二十五里,大于北城。城址在今临漳县西南漳河之南河图、倪辛庄以南。北周大象二年(580)城毁, 改邺县为灵芝县。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入临漳县。

②南朝宋侨置,属高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地。北齐废。

③1947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临漳县漳河以南及安阳县部分地区析置,治辛店集(今河南安阳县北辛店乡)。1949年改属平原省,徙治崇义村(在今河北临漳县南)。1952年复属河南省,迁治白壁集(今河南安阳县东白壁镇)。1954年撤销,并入安阳县。


古旧县名。战国魏置,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秦属邯郸郡。汉为魏郡治。西晋建兴初改临漳县,寻复名邺县,仍为魏郡治。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移治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市),原址改置灵芝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邺县为安阳县,复改灵芝县为邺县。属魏郡。唐属相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1949年复置,治今崇义集。1952年移治白壁集。1954年撤销,并入安阳县。


猜你喜欢

  • 蒙阴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十五里大城子。县在蒙山之北,因名。东汉省。三国魏复置,属东莞郡。移治今蒙阴县东南十里公家城。西晋属琅邪郡。南朝宋废。东魏复置,北齐废。元皇庆二年 (1313)

  • 龟歆岛

    即今山东长岛县北渤海湾中庙岛群岛之砣矶岛、大钦岛。历来是山东至辽东的海上重要通道。《新唐书·地理志》:“登州东北海行,过大谢岛(今长岛)、龟歆岛、末岛、乌湖岛(今隍城岛)三百里。”即今山东省长岛县北渤

  • 欧掐

    亦作敖奇屯。在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西南永安。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 17: 欧掐 “正东松花江南岸,距 (三姓) 城一百五十里敖奇屯”。即此。

  • 乾安镇

    清置,属洮南府。在今内蒙古突泉县北。《清史稿·地理志》 洮南府: “西北: 乾安镇,西与右翼中旗毘连,亦系乌珠穆沁往来大道。有照磨,光绪三十三年置。”在吉林省乾安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1平方千

  • 屈霜你迦国

    即何国。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屈霜你迦国“周千四五百里,东西狭,南北长。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新唐书·西域传》: “何,或曰屈霜你迦。”

  • 沙涧渡

    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南十里黄河北岸。《清一统志·解州》:沙涧渡“唐时造浮桥于此,西南去河南陕州十五里”。即此。

  • 高罗汛

    即今湖北宣恩县南五十八里高罗镇。清设外委驻守。

  • 石梁县

    ①南朝梁置,属武建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北周废入汉南县。②北周改沛县置,为石梁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天长市西三十里石梁镇。隋大业初改为永福县。唐武德七年(624)复名石梁县,贞观初废。③元至元十三年(

  • 黑潭子镇

    在今陕西洛南县西北四十里黑潭村。明崇祯九年 (1636),蜀将杨玉振战殁于此。

  • 怀德陂

    在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西。《清一统志·庆远府》:怀德陂“在河池州西二里。水自西来,环绕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