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州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四十八里张村镇)。八年 (625)废。
(郦zhí)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新城(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张村)。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部。八年废。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四十八里张村镇)。八年 (625)废。
(郦zhí)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新城(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张村)。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部。八年废。
①北魏孝昌三年(527)置,治所在安康县(今陕西石泉县东南池河入汉水口之北。南朝萧詧改为直州。②西魏废帝元年(552)改南梁州置,治所在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三年(554)改名金州。(1)北魏孝昌三
在今江苏苏州市南。《越绝书 ·吴地传》:“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东南大姚。《越绝书·吴地传》:“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王摇居之。”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隅。《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玉液泉“在州城西南,元时取以造酒,因名。其水西流入清水河”。
清康熙初置,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九十里万德镇南长城。《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崮山驿”条:“本朝康熙初改置长城、崮山二驿,一丞主之。今裁。”
1912年改全州置,属广西桂林道。治所即今广西全州县。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9年改为全州县。旧县名。1912年改全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全州镇。1959年改名全州县。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五十里。《北齐书·文宣帝纪》: 天保三年 (552),“冬十月乙未,至黄栌岭,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明置巡司于此。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北。《资治通鉴》:南
即今湖南安乡县南陈家咀镇。《方舆纪要》卷77安乡县 “石龟市” 条下: “又县南三十里有顾市,元时置驿于此。今废。”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镇东。宋属邕州左江道。元属太平路。明属太平府,成化十三年(1477)迁治思崖村。正德十五年(1520)又迁古揽村,即今左州镇。1912年改为左县。唐
十六国后凉改仓松县置,为昌松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北魏改名温泉县。北周复改昌松县。隋开皇初改为永世县,后复名昌松县,仍属武威郡。唐属凉州,乾元后陷于吐蕃。古县名。十六国后凉改苍松县置,并置郡,
晋置,属冀州。治所中丘县(今河北内丘县西十里)。十六国石赵改为赵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