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山
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三十七里,接巨野县界。县以此名。《水经·济水注》: “戴延之 《西征记》 曰: 焦氏山北数里,有汉司隶校尉鲁峻冢,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乡山。”
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三十七里,接巨野县界。县以此名。《水经·济水注》: “戴延之 《西征记》 曰: 焦氏山北数里,有汉司隶校尉鲁峻冢,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乡山。”
在今陕西旬邑县北十五里。《清一统志·邠州》:陇川堡“四面壁立,溪涧环流。隋大业时,三水县尝治此”。
即今江苏泰兴市东南三十二里曲霞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泰兴县东南有 “虾蟆圩”。1949年改名曲霞镇。
在今四川城口县西。清道光《城口厅志》卷3:木瓜口在“厅西四十里。两山相夹十余里,天如一线。路缘溪行,无舟梁。春夏水涨,每阻行旅。为西路要口”。
即飞狐口。在今河北蔚县东南恒山峡谷口之北口。《史记·郦食其列传》: 郦向高帝曰: “杜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 《正义》 云: “蔚州飞狐县北百五十里,有秦汉故郡城; 西南有山,俗号为飞狐口也。” 即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清光绪《叙州府志》卷5兴文县:五珠山“与都督山(县西南一百四十里)相接。五峰联络如贯珠。先都蛮出入巢穴,擒方山在此”。
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7《西域土地人物略》:“阿剌木又西百里为叉力失城。叉力失西百里为哈喇哈失铁城。”
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隋书·地理志》京山县:“有角陵山、京山。”南齐置角陵县以此名。
民国时置,属德清县。即今浙江德清县东北三十里洛舍镇。在浙江省德清县北部,北邻湖州市。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洛舍,人口3850。传昔洛阳人筑舍居此,故名。民国时为洛舍镇,1950年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三十里灞河西岸。《水经·渭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
五代唐庄宗陵。原名雍陵。五代晋改名。在今河南新安县北。《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天福二年(937)春正月,“诏曰:‘唐庄宗陵名与国讳同,宜改为伊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