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紫峰
在今湖北蒲圻市南。《方舆纪要》 卷76蒲圻县 “蒲首山” 条下: “ 《志》 云,白石山北有金紫峰,峻极万仞,为蒲邑诸峰之冠。”
在今湖北蒲圻市南。《方舆纪要》 卷76蒲圻县 “蒲首山” 条下: “ 《志》 云,白石山北有金紫峰,峻极万仞,为蒲邑诸峰之冠。”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以其所居为上京,起楼其间,号西楼;又于其东千里起东楼,北三百里起北楼,南木叶山起南楼,往来射猎四楼之间。”西楼为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或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析安宁地置,属安宁州。治所在白村 (即今云南禄丰县)。《元史·地理志》: “因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碌琫,译谓碌为石,琫为甑,讹为今名。” 清属云南府。民国初属云南滇中道。19
即崟原丘。在今河南巩义市北。《方舆纪要》卷48作“岑原丘”。
即今陕西华县东七里罗纹镇村。《资治通鉴》: 五代梁贞明六年 (920), 同州降晋, 梁遣刘围之, 晋兵驰救, “乃进逼刘营, 等悉众出战,大败,收余众
窑址在今河南修武县西北四十四里。为宋代北方民间著名瓷窑之一。
即后平关。在今湖南张家界市东南。《方舆纪要》卷77永定卫:那平关“在(大庸)所境。《志》云,所有那平、边岩下、青鱼滩三关,旧皆为戍守处”。
一作翟泉。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北隅。《左传》:定公元年(前509)正月,“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将以城成周”。杜预注:“狄泉,今洛阳城内大仓西南池水也。时在城外。”又作翟泉。春秋周王城池。
北宋开宝六年(973)置,治所在云安县(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云阳县地。南宋末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复置,属夔州路。二十年(1283)升为云阳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置。治云
亦名林镇墟。即今广东和平县东南七十里林寨镇。清雍正 《广东通志》 卷18: 和平县有林镇墟。
在今山东烟台市西。《清一统志·登州府》: 登安场 “在福山县 (治今烟台市西南福山镇)北五里。旧置盐大使”。即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北盐场。清时曾设盐大使,后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