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鐘) 石山
在今福建泰宁县北。明嘉靖 《邵武府志》 卷2山川: 钟石山 “形如覆钟”,故名。《方舆纪要》 卷98泰宁县: “钟石山在县北十五里。形如覆钟。周围壁立,其上坦平,下临清溪,高可百尺,缘崖为径。”
在今福建泰宁县北。明嘉靖 《邵武府志》 卷2山川: 钟石山 “形如覆钟”,故名。《方舆纪要》 卷98泰宁县: “钟石山在县北十五里。形如覆钟。周围壁立,其上坦平,下临清溪,高可百尺,缘崖为径。”
在今甘肃康乐县东南景古乡附近。《方舆纪要》卷60临洮府:下衬关“在府南百里。又府南百十里有八角关(今甘肃临潭县北八角乡)……诸关皆宋置。今俱属临洮卫卒戍守”。
北魏初置,属顿丘郡。治所在今河南范县东南二十二里临黄集。太平真君三年 (442) 并入卫国县。太和十九年 (495) 复置。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魏州。大业初属武阳郡。唐属澶州。北宋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置,属扬州路。治所在姚刘沙 (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响哃镇一带)。至正十二年 (1352) 徙州治于故城东北十五里之东沙。明洪武二年 (1369) 降为县。元至元十四年(127
本为今秋浦河中游潭泽水浦名。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七十里灌口乡。河水流出石城故城,南绕秀山,北汇苍埠潭,山石相映,碧如秋水,得名秋浦。《元和志》 卷28秋浦县: “秋浦水在县西八十里”,指此。隋置秋浦县,
在今广西平果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0归德州:归峰山在“州治(故治在今归德)西。山势有趋归之状,因名”。
①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北十里。明金幼孜《北征录》:永乐八年(1410),朱棣北征,三月“初七日早发兴和,行数里,过封王陀,今名凤凰山。山西南有故城,名沙城,西北有海子”。②在今河南沁阳市东北。《资治通鉴》
北宋建隆二年(961)置,属秦州(后属通远军)。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四十里铺附近。崇宁三年(1104)升为永宁县。金复降为砦,属巩州。元废。
1913年改库车州置,属新疆阿克苏道。治所即今新疆库车县。库车乃龟兹之异译。1930年属阿克苏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中部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属阿克苏地区。面积1.54万平方千米
唐置,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三岛山。唐末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越南永福省三岛山。属安南都护府。唐末废。
西魏改宜州置,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寰宇记》 卷147峡州: “后魏改宜州为拓州,盖取开拓之义。” 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远安等市县地。北周改为峡州。西魏改宜州置,治夷陵县(今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