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鼓县

铜鼓县

1912年改铜鼓厅置,后属江西浔阳道。治所即今江西铜鼓县。1926年直属江西省。


在江西省西北部,西邻湖南省。属宜春市。面积1548平方千米。人口13.6万。辖6镇、3乡,国有茶山、龙门、大沩山林场亦在县境。县人民政府驻永宁镇。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铜鼓营,属义宁州。以营东1千米之形如铜鼓的铜鼓石得名。清雍正中移瑞州府同知驻此。宣统二年(1910年)设铜鼓厅,属南昌府。1912年废厅改县,直属江西省。1914年属浔阳道,1928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属袁州专区,1952年属南昌专区,1958年属宜春专区,1970年属宜春地区,2000年属宜春市。地处九岭山脉西南端北翼,源于南部的定江河和西南部的金沙河北流入修水县境,成为修水的源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薯类、大豆、油菜籽、油茶等,为江西省林业重点县。特产宁红茶、笋干、土纸等。有金、钨、瓷土等矿。工业有森工、电力、农机、建材、制茶、医药、化工、造纸、食品等。有上铁、修铜、奉铜、铜幽等公路。1927年9月毛泽东亲临铜鼓组织领导秋收起义,有秋收起义第一师第三团团部旧址、中共湘鄂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等纪念地。名胜古迹有铜鼓石、灵石庵、青少年游园、龙门避暑山庄、文崇塔、温泉等。


猜你喜欢

  • 永清门

    即覆盎门。汉长安城南面东头一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大白杨、小白杨二村之北。《三辅黄图》卷1:“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门, 一号杜门。……王莽更名曰永清门长茂亭。”

  • 由拳县

    一作由卷县。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改长水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桐乡市东北二十里,后徙治今浙江嘉兴市南。《续汉书·郡国志》吴郡由拳县,刘昭注引干宝《搜神记》:“秦始皇东巡,望气者云‘五百年后江

  • 淮水

    ①即今淮河。《禹贡》: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浮于淮泗达于河。” 《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平氏县: “ 《禹贡》 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东南至淮浦入海,过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 源出河

  • 陡沟河

    在今湖北老河口市南。《方舆纪要》 卷79光化县: 陡沟河在 “县南三十里,流入汉水”。

  • 龙化湖

    在今湖南茶陵县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80茶陵州:龙化湖“三国吴时,有赤白龙见此,漂荡成湖。今溢涸不时”。

  • 者多簇长官司

    明洪武十四年 (1381) 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境。后废。

  • 宁川卫

    亦作宁州卫。明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方舆纪要》卷67:宁川卫“府治东四里。洪武十二年建”。后废。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

  • 葱岭守捉

    唐开元中于喝盘陀置,为安西都护府边戍。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唐开元年间置于喝盘陀,为安西都护府边戍。

  • 二郎庙镇

    即今河南鲁山县西九十二里二郎庙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0: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下汤之西为二郎庙”。在四川省江油市东北部。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二郎庙,人口3000

  • 来远军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来远县置,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鸭绿江中黔定岛上。后升为来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