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魂桥
即霸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灞桥稍西北处。《开元天宝遗事》 卷下: “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时人呼之销魂桥。”
即霸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灞桥稍西北处。《开元天宝遗事》 卷下: “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时人呼之销魂桥。”
即今辽宁黑山县大虎山镇。《清史稿·地理志》 新民府镇安县:京奉铁路在县境有四站,打虎山为一站。
即今四川荣县东南李子乡。清道光《荣县志》卷10:李子桥场在“县南五十里”。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西北巴小图泉东岸。见民国《黑龙江志稿》卷33《武备志·兵事》。
亦名永嘉场。即今四川铜梁县南永嘉镇。清光绪《铜梁县志》卷2:尹家市“在县南九十里”。
唐安西都护府辖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伊什特克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 《四夷路程》: “度拔达岭又五十里至顿多城,乌孙所治赤山城也。”
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镇。南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栖霞市 “在上元县长宁乡棳山栖霞寺前,去城四十五里”。清同治 《上江两县志》 卷5《城厢》: 有 “栖霞街”。
明洪武四年(1371)置,属福建行都司。治所在今福建长汀县治东。洪武二十四年(1391)辖武平守御千户所。成化二年(1466)增设上杭守御千户所。清顺治十八年(1661)废。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
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0上下冻州:大源水“在州(治今下冻镇)北。源出八峰山,东北流,入于丽江”。
1913年改台拱厅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台江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改名台江县。旧县名。1913年由台拱厅改置,治今贵州省台江县驻地台拱镇。1941年与丹江县东部地区合置台江县,由
又名岢岚河。为黄河支流。在今山西岢岚县南。《方舆纪要》卷40岢岚州:岚漪河“在州城西南。源出州东五十里黄道川北之分水岭,经乏马岭西,与舟道沟水合流,又西南合巨麓岭水,西流经兴县界入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