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曲县

阳曲县

西汉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定襄县东南侍阳。东汉末移治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北魏属永安郡,移治今阳曲镇南。隋开皇六年(586)改阳直县,十六年(596)改为汾阳县。唐武德七年(624)复改为阳曲县,属并州。治所即今阳曲镇。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移治今太原市。1948年移治黄寨(今阳曲县)。


在山西省中部。属太原市。面积 2017.6 平方千米。人口14.3万。辖4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黄寨镇。春秋晋置盂县,治今县东北大盂镇。战国属赵。汉置狼孟县,治今黄寨。与盂县并隶太原郡。东汉末移阳曲县(西汉置,故治在今定襄县)于今太原市东北阳曲镇,属太原郡。清道光《阳曲县志》:“阳曲乃汾曲之阳。”西晋阳曲、狼孟、盂三县同属太原国。北魏废狼孟、盂二县。隋开皇六年(586年)改阳曲县为阳直县,十六年又改名汾阳县。大业中复又改阳直县。唐武德七年(624年)复改名阳曲县。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县治移于唐明镇,即今太原市,为并州郭下县,嘉廞四年(1059年)为太原府治。金为河东北路太原府治。元为冀宁路治。明为山西省太原府治。清承明制。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为山西省会。1937年析置东、西阳曲。1948年复为阳曲县,移治黄寨镇。1949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属太原市。地处太原和忻定断陷盆地之间。杨兴河、泥屯河、凌井河、温川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谷子、玉米、薯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石膏、石英、云母、铝土等。工业有采煤、冶炼、化工、建材、机械等。北同蒲铁路、108国道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不二寺、无梁殿、白龙庙、三藏寺、明泰大师塔等。


猜你喜欢

  • 槐树洞

    在今辽宁朝阳县南双庙乡三官营子村西八不伦沟里。清 《塔子沟纪略》 卷6载: 槐树洞“洞在尺不袋沟山凹之上,东距锦州松岭门八十三里,北距三座塔六十里。沟内先多枣树,蒙古以枣为尺不嘎袋,遂名其沟为尺不嘎袋

  • 承天门街

    亦名天街。又名天门街。唐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 正南门外大街。唐岑参 《秋夜闻笛》 诗云: “天门街西闻捣帘。”

  • 海庄

    在今昆明市西南高峣山下。明杨慎谪滇,侨居于此。

  • 阳唐左县

    一名阳唐县。南朝宋大明八年(464)侨置,属南新蔡郡。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梁废。

  • 九曲坡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南。《方舆纪要》卷122思州府黄道溪长官司:九曲坡在“司西十里。山高路险”。

  • 温汤宫

    又作汤泉宫。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北麓华清池。唐贞观十八年 (644) 于此建温汤宫。咸亨二年 (671) 改名汤泉宫。天宝六载 (747) 改为华清宫。又作汤泉宫。即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南骊山北麓

  • 安庆泽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北。《宋史·夏国传上》:淳化初,李继迁“复与继捧战于安庆泽”,即此。约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北布赛淖尔,或敖柏淖尔。《宋史·夏国传》:“淳化初,复与(李)继捧战于安庆泽,不利。”即此。

  • 妙峰山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北,与昌平县交界处。海拔1291米。西山主峰之一。景色秀丽,花木繁茂,山上多古庙,其中以碧霞元君庙最为著名。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妙峰山碧霞元君庙在京城西北八十余里。……每届

  • 钓鱼岛

    在今台湾省东北海中,是台湾的附属岛屿。明永乐年间成书的 《顺风相送》 称为钓鱼屿,曰: “北风东涌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乙卯取钓鱼屿。” 嘉靖间陈侃 《使琉球录》 载,钓鱼屿在明朝海防范围之内

  • 都梁山

    ①在今江苏盱眙县南。《隋书·地理志》:盱眙有都梁山。《寰宇记》 卷16泗州盱眙县: 都梁山“在县南十六里。《广志》 云: 都梁山生淮兰草,一名都梁香草,故以为名。在楚州西南二百九里。又 《阮升之记》